程大國
1775年6月,在波士頓郊區來克星頓和康科德的抗英戰斗(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爆發后幾星期,約翰·亞當斯(后任美國第二屆總統)在費城召開的大陸議會上站起來提名大陸軍總司令的候選人。
“先生們,”亞當斯最后大聲喊道,“我知道這些條件是要求過高了,但我們都必須認識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作為一位總司令,我認為這些條件是必須具備的。會不會有人說,全國找不到一個這樣的人呢?我可以回答你們,在我們中間就有一位——他,我現在提名的人,就是——喬治·華盛頓。”
后來,大陸議會一致投票贊成亞當斯的提名。
然而,華盛頓是怎樣面對“提名”的呢?是歡欣雀躍?抑或是轟轟烈烈地慶賀一番?都不是。當時年僅34歲的華盛頓卻“眼睛閃爍著淚花”,對人們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將成為我的聲譽日益下降的開始。”
華盛頓不愧是為世界人民所敬重的一代偉人,他在獲得提名后,并沒有陶醉于榮譽之中,相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考慮到的首先是自己與大陸軍總司令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間的差距,從而對他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眾多的歷史事實也表明了華盛頓正是這樣做了——“高標準、嚴要求”地對待自己。所有這些都為他后來榮任美國第一屆總統埋下了伏筆。
有些人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自始至終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然后付諸行動,使自己更加完善,更加完美;他們心底也最清楚“人最怕出名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他們即使頂著“成功的花環”,也決不會做“珠光寶氣”之“秀”,而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標準之中,使自己的人生得以升華。他們這種獨特的人生態度無疑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人生如爬一座山,有的人還在山腳,有的人正在山腰。還有的人已經爬上山頂。此時的你不管在山的什么位置,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時刻苛求自己,不斷提高攀登技能。否則,你將會重蹈“龜兔賽跑”的覆轍,甚至落得個粉身碎骨,抑或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