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放 趙斌修
據《群眾衛生報》報道,合肥市的一名年僅1歲零幾個月的幼兒,因跌入開水盆中被燙傷,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那天中午,小孩的家長打算乘中午暖和給孩子洗個澡。沒想到剛把幾瓶開水倒到盆里,正準備加涼水攪勻,孩子卻突然跌入盆內,造成右上肢及身體右側燙傷。家長迅速將孩子拉起,脫去身上的毛衣等衣服,霎時,隨著孩子的一聲慘叫,孩子燙傷的皮膚也隨毛衣一起被扯離。孩子露出鮮肉的無皮的幼小軀體,令人慘不忍睹。
這位家長首先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給孩子倒洗澡水的時候,采取了先倒熱水,再對涼水的不安全的方法。其次,孩子被燙傷后,未及時用自來水或干凈的涼水對患處進行沖洗。第三,給孩子脫衣服的時候,不顧衣服與幼兒皮膚已粘連在一起,強拉硬脫,造成孩子皮膚脫落的慘狀。
據《南方日報》報道,家住廣東海豐縣的兩歲半的小男孩王震雁不慎掉入一個盛滿沸水的鍋中,數秒鐘后被其母拖起。隨后,小震雁的父母按照民間的方法,將孩子置于陳舊尿液中浸泡了20多分鐘。小震雁的痛苦掙扎和哭叫聲使其父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遂將孩子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小震雁的燙傷面積達71.3%,其中淺Ⅱ度燙傷面積為31. 3%,深Ⅱ度燙傷面積為40%?;純核闹l紺,呼吸困難,面部和四肢明顯腫脹,體溫高達39. 3攝氏度,處于嚴重的休克狀態。經過抗休克、抗感染治療,小震雁終于脫離了危險。
小震雁的父母誤認為燙傷后用尿泡的土辦法能夠減輕孩子的燙傷程度。殊不知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用尿浸泡不僅會增加孩子的痛苦,而且會加重感染,加深創面,影響愈合。同時,小震雁的父母同樣沒有想到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孩子的燙傷處,并且因用尿液浸泡孩子長達20多分鐘而沒有急送醫院,耽誤了治療時機。
由此可見,家長掌握的燒燙傷急救知識是多么的貧乏!家長無知的代價是使本已受傷的孩子的小小軀體遭受更大的痛苦,并將影響創傷的預后。那么,當孩子被燒傷、燙傷時,家長應當怎么做呢?
首先,迅速撲滅孩子身上的火焰或讓孩子脫離熱源,如將熱水瓶、開水壺、飯鍋等拿開。
其次,脫去燒燙傷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與皮膚粘連較緊,則不可強行剝脫,可用剪刀將未粘在皮膚上的衣物剪開,粘連的部分暫留在皮膚上請醫生處理。如果孩子身上還粘有熱粥、熱菜等,也要輕輕拭去。
最后,就近尋找水源,如果是頭面部及四肢燒燙傷可用自來水沖淋;如果是軀干燒燙傷可跳入水池內浸泡。沖淋、浸泡的時間以脫離冷水后患部不再感到疼痛為宜,一般在半小時左右。這種方法叫做冷療。原則上冷療越早越好,因為早期冷療可以有效地吸收患部的殘余熱量,顯著減輕患處的損傷程度及患兒的生理痛苦,改善愈后的皮膚功能。
需要提醒患兒家長的是,不要在創面涂抹黃醬、堿水等,也不要涂紫藥水、紅藥水,以免傷口感染化膿。用水沖洗后可將患兒急送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對于小兒燒燙傷,預防更重要。家長除了平時多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外,自身也應該加強安全意識。要把熱水、熱粥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給孩子洗澡要先倒涼水再對熱水,不要讓孩子點火柴或玩打火機,不要讓孩子擰煤氣灶的開關。
主持人語:一般來說,醫學科普書刊中常會介紹一些急救知識,可惜有些家長對這方面的內容總是跳過去不看,因為有的家長懷有僥幸心理,他們認為“哪那么巧倒霉的事就讓我攤上呢?”有的家長存在迷信心理,他們認為“好好的,學什么急救知識?這不是‘方自己嗎!”還有的家長總以工作太忙,沒時間學習為借口??磥?,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不僅是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受或少受傷害,而且還包括家長們能否樹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