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成

俗話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鄰居王家老兩口退休在家,大媽喜歡養狗,大伯愛釣魚。這不,兩個月前,大媽樂顛顛地從市場上抱回了一條雄性小狗:光光圓臉,大大眼睛,四條短腿,渾身金光錚亮,一根雜毛也沒有。據說這狗來自俄羅斯,名叫璐希。自打璐希到了王家,大媽愛不釋手,像照料孩子一樣侍候璐希。大伯呢,自打迷上了釣魚,整天琢磨那鉤呀、墜呀、線呀的,簡直就像著了魔似的。他那鉆勁兒是遠近出了名的,而且悟性很高,常常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老兩口彼此尊重對方的愛好,互相幫助。大媽常幫大伯綁鉤纏線,和面做餌;大伯也常幫大媽喂狗、遛狗。或許是璐希與魚作為動物所共有的生活習性給了大伯啟發,大伯竟從璐希那一朝一夕看似平常的細節中,悟出了許多有關垂釣的學問。
☆發明新餌
璐希性情高傲,牛氣十足。它吃的是用瘦肉精制的香食,肥肉和肉皮一口不吃,大米飯連聞都不聞。到外面放風時,偶有小狗搖頭擺尾跑過來,它連看都不看一眼。如果不是早晨或晚上出去遛狗的時間,就連主人招呼它,它也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一天晚飯后,大伯閑來無事,想喚璐希過來玩玩。可喚了半天,連個影也沒看見。大伯很掃興,下意識地拿出白天買的瓜子,放在嘴里,隨著“咔嚓”一聲,只見璐希急忙從床下跑了出來,蹲在腳下,張著大嘴,眼巴巴地望著大伯手中的瓜子,尾巴不停地搖著。大伯又好氣又好笑,揚手扔出瓜子仁,璐希搶上前接在嘴里。看著瓜子仁在璐希的大嘴里“吧噠”、“吧噠”嚼著的樣子,大伯的腦子里閃出一個新奇的設想:瓜子仁雖小,但特別香。小狗愛吃,魚兒肯定也愛吃。于是,他找來氣門芯,剪成皮筋套,做成一個個瓜子仁釣餌。
第二天,大伯和釣友到水庫釣魚。開始,他用傳統的混合面釣餌不好使。后來,他換了瓜子仁釣餌,沒想到還真靈,釣餌一入水就有魚咬鉤,鯉魚、鯽魚一條接一條。這天,別人都沒釣著,惟有他釣了很多魚。
☆選擇釣位
璐希很愛干凈,生活有規律。它吃食、喝水都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從不在屋里拉屎、撒尿,每天早晚各一次,由主人領到外面“解手”。
一個夏天的早上,到了放風的時間,大媽做飯騰不出手,大伯領著璐希出了門。他家門前是個長方形的大花壇,里面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璐希一路小跑,到了花壇拐角處停了下來,先用鼻子聞了聞,接著伸開一條后腿,往柵欄上撒了泡尿;然后,跑到另一拐角處,也撒了泡尿,又跑到電線桿子底下撒了泡尿;最后,璐希來到草坪上,蹲下來拉了些屎。大伯以后幾次放狗時,發現璐希都是這樣。于是,大伯得出這樣的結論:小狗喜歡在突出、有變化的部位和有障礙物的地方停留,魚兒肯定也是這樣。
過了幾天,大伯和釣友到水庫釣魚。他選擇了一個陡峭、突出的地方作釣位,拋鉤垂釣,獲得了大豐收,那高興勁兒就別提了。后來,他總結垂釣經驗,每次都選擇水草邊、障礙物旁作釣位,收獲都非常好。
☆看竿聽鈴
璐希文靜高雅,反應敏銳。白天瞇著眼、伸著腿,躺在陽光下睡大覺;可到了晚上,便精神起來,瞪圓眼睛,豎起耳朵,一有聲響,便急躁不安,甚至大叫不已。
一天,大媽上兒子家去了,沒在家。大伯起早釣魚,很晚才回來,很累,喝了點酒,吃完飯躺下便睡著了。突然,客廳里電話鈴響,璐希見大伯沒有醒,便跑過來用爪子將大伯推醒。大伯朦朧中接了電話,同時,一個奇異的想法在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璐希能聽電話鈴,也一定能聽漁鈴,垂釣機遇稍縱即逝,如果能讓璐希作幫手該多好啊!第二天,他開始訓練璐希,用漁鈴代替電話鈴,取得了成功。
過了些日子,大伯帶上璐希去水庫垂鉤。到了晚上,他將豆餅鉤投到水里,緊好線,安上鈴,進帳篷里睡覺,留下璐希坐在岸邊看竿。半夜里,鈴響有魚咬鉤,璐希連跑帶叫鉆進帳篷,將大伯喚醒。大伯急忙來到竿前,搖輪起鉤,釣了一條3斤多的大鯉魚。打這以后,大伯每次釣魚,只要在野外過夜,總要帶上璐希。這樣,他夜里既可睡個安穩覺,又不耽誤釣魚,還不用擔心魚餌讓老鼠和牛吃掉,更不會丟失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