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秘藏外星人
●劉彥驊
英國一名UFO專家雷蒂芬在他1999年出版的《宇宙空難》中透露,英國政府在威爾斯科設立了高度機密的軍事基地,用以保存他們找到的因外星飛船失事而死亡的外星人尸體。
該書稱,1974年1月,有一架不明飛行物體在克羅伊德的伯溫山脈墜毀。當時年僅14歲的勞埃德就住在出事現場附近的蘭特里洛。他回憶說,他正在看電視,忽然聽到一聲巨響,隨之而來的就是劇烈的震動和耀眼的藍光。最后他說:"我奇怪的是,警方的反應如此迅速,大批人員幾乎馬上就趕到那里了。"
該書還附帶了一個目擊證人的證詞,目擊者是當時參與運送外星人尸體的士兵佩羅(化名)。他說,他當時和另外四名士兵負責運送工作,他們將兩個長方形箱子通過蘭德弗爾運到索爾斯堡的國防生化中心。在該中心,他們看到了箱子里的穿著特別保護衣的生物,那里的工作人員經過檢查證明,這兩名外星人已經死亡。
佩羅描述說,那兩個外星人身高在15米~18米之間,非常瘦削,外形有點像人類,但明顯不是地球上的生物。當時他十分驚異,后來他的同事告訴他,發現這兩個外星人的現場,軍隊還正在清理。
雷蒂芬所描寫的情況,讓我們想起1947年發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外星人事件。人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相到底是什么?"
呂應鐘原子科學家、臺灣知名通俗科學作家、科幻小說家、神話學者。他本人非常重視研究中國古史中有關不明現象的描述,曾發表過兩百余篇作品,出版了與飛碟、太空、科幻有關的書籍36本,是臺灣最有權威的UFO研究者。呂應鐘先生1977年創辦的《宇宙科學》刊物,是臺灣地區第一份探索宇宙奧秘的雜志。1982年6月,呂應鐘先生創立臺灣不明飛行物研究會,1985年改名為臺灣飛碟研究協會,會員有四百余名,其中包括一大批大學教授及科學工作者。該協會同時出版《UFO研究》雙月刊,并出版了《國際UFO珍貴文件》、《國際UFO研究論集》等書籍。
莫里斯·杰薩普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曾發現過雙星,被譽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天文學家。他通過深入研究世界各國天文學刊物上的有關月面建筑物的出現和消失以及移動物體、云霧、閃光、發光等現象,發現"這種發光現象出現的地點是特定的,與人類登月的地點相一致"。最后,經過反復調查研究,他得出結論:"這些發光物除了是UFO外不可能是其他什么東西。"同時,他認為,月球上有生物居住,他們確實以月球為基地造訪我們的地球。
瑪麗娜·拉芙蓮季耶夫娜·波波維奇前蘇聯空軍退役上校,一級女試飛員,UFO研究者。她曾親眼目擊過不明飛行物,致力于飛行員目擊案例的搜集,后結集出版了《飛碟公布》,內容主要是不明飛行物與飛機的遭遇過程及目擊者的身體變化。她認為,UFO現象可分為三類:一是夜空中的發光物體,二是白晝天空中的圓盤,第三類是人與UFO的接觸事件。她確信,所謂UFO現象與某一地外智能有關。
理查德·F.海恩斯實驗心理學博士,美國著名UFO專家。1964年起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高級科學家。他研究UFO多年,擁有世界各地飛行員的UFO目擊報告3000多件,并撰寫了《UFO觀察》等多部科學分析飛碟現象的著作,他堅信UFO是一種真實現象。此外,他還是美國《綜合性學科》和《不明飛行物現象》雜志的編輯,美國衛生協會副研究員,美國光學協會、航空心理學協會的成員。
赤道儀的來歷
●李華
最早的赤道儀發明于17世紀時的德國,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方便地觀測天上的星體,因為地球自轉的緣故產生了所謂的日周運動,所以天上的星星會以天上的北極星為軸轉動,而赤道儀使我們在長時間觀測時更有效且更為便利。
以德式赤道儀為例,我們仔細觀察赤道儀的構造,上面會有兩個軸,一個是赤經軸,另一個是赤緯軸。各有一個粗動以及微動負責方位的移動,赤緯中有一極軸望遠鏡,其功用是使赤道儀能方便地對準北極星,進而對準天球北極后便可方便觀測。赤道儀有一個電機,有了電機之后,當找到你要觀察的天體時便可以自動地追蹤這些星體而不用用手一直轉了。當然,這個電機是非常耗電的,你得準備足夠的電池。最后,還有方位微高,是用來調整北極星位置的。
赤道儀的主要用處是補償地球自轉造成的日周運動,也就是說,赤道儀的轉速將和天球一般。轉速和天球一樣,這聽起來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可能要考慮到一些因素,如赤道儀本身的結構、齒輪的精度、電機運轉是否正常、電池電壓是否穩定等等。事實上你是多慮了,一般來說,我們所接觸的赤道儀只要將北極星放入赤道儀的視野中即可(這里說的是"正常"的赤道儀)。如果是拍照,那對于極軸可就得對得更為仔細了,這需要用修正法修正。當然,或許你要說,我們拍攝的時間很長,我們需要更精確的追蹤,以現在的高感光度底片技術,其實我們對于拍攝的星體并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如果真的想要認真地拍攝到為科學研究需要的極為精確的照片資料,那么,導星設備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這里我們只是單純地介紹赤道儀,觀測和拍攝的一些技術在此就不再多說了。
赤道儀已經從只有簡單結構的主體演變到現在有許多的輔助工具便能更有效率地工作。如CCD光電導星、PEC、CDS等,各項功能不但可補償正周期誤差,自動搜尋天體,還可以安上電腦,使用一些軟件來控制赤道儀的各種動作。像Lx-200使用1920倍的速度時,簡直像是軍艦上攔截導彈的快速火炮一樣,而且有這些電子功能的幫助,經緯度的變化也可追蹤。對于想要尋找的天體,你只需要輸入它的編號或是赤經緯度,赤道儀便會將鏡筒對向指定的區域。你只要稍微修正一下就可以看到需要的天體了,這應該是非常方便的了。當然,其他的赤道儀如果用筆記本電腦來控制,也能夠達到相同的效果。
現在,赤道儀的種類繁多,特性和功能也各不相同。對于赤道儀,大家應該多多接觸和操作,才更有利于我們的天文觀測,更何況我們還希望借助于它了解星體的更多奧秘呢!
美將發射新型火星探測器
李江
美國NASA計劃在2003年6月發射一個新型火星探測器。它將以彈性方式在火星上降落,并執行為期90天的火星氣候和水研究任務。新型火星探測器的主體是個火星車,即一個帶輪子的機器人。它比1997年登上火星的"索杰納"號火星車更大、更先進,壽命也更長。它在火星上每天能移動100米,比"索杰納"要快得多。火星車還將向地面發回彩色和紅外照片。
該探測器將搭載德爾塔2型火箭升空,飛行7個月后進入火星大氣層。在飛向火星表面時,探測器首先打開降落傘以減速,然后對氣囊進行充氣以減緩著陸時的沖擊。探測器在接觸火星表面后將彈跳十多次,并滾動800米左右。火星車預定于2004年1月20日抵達火星表面,探測任務將持續到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