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紹安
由于在許多電視劇或電影中,突發心臟病的劇中人物大多是男性,于是許多人就產生了錯誤概念,認為女性很少患心臟病。女性自己往往也疏于對自己心臟的關注。
其實心臟病并非只對男子“情有獨鐘”,女子同樣會受到它的威脅。越來越多的調查材料表明,男女患心臟病的幾率實際差不多,只是男子的發病年齡稍早而已。而且,患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的女性一直多于男性。而隨著壽命的增長,女性患冠心病的人數近年來已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更年期以后的婦女,冠心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嚴峻的事實告訴婦女,我們絕不能對自己的心臟掉以輕心,而應從各個方面加以保護。
女性心臟病有三個高發期,即青春期、孕產期和絕經期之后。因此,女性保護自己的心臟應該以這三個時期為重點。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保護心臟的重點主要是防治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和冠心病。
心肌炎初起的癥狀,極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它與感冒的不同之處在于病人出現心慌、胸悶等癥狀,特別是心率明顯加快,而且與體溫增高不符,比體溫增高更為顯著。如病人體溫僅38攝氏度左右,心率已達110~120次/分或更多。這是心肌炎的重要特征,抓住它有利于早期發現心肌炎。
風濕性心臟病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扁桃體炎、丹毒、急性腎小球腎炎等)關系密切,細菌常在急性風濕熱病程中侵犯心臟瓣膜。因此,青春期女性應加強防治上述疾病,有了感染要及早使用足量足程的青霉素或其他藥物徹底治愈風濕熱,嚴防復發,這是預防風濕性心臟病的關鍵措施。
冠心病雖然多發生于中老年人,但其病理基礎——動脈硬化卻始于青少年時期。據研究,青春期偏胖或血脂偏高的女性,步入中年之后,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體態適中的女性。因此,從青春期就開始堅持平衡飲食,防止肥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途徑。此外,女性不要吸煙、飲酒,進食以低鹽飲食為好,平時要多吃蔬菜瓜果。
孕產期 據調查統計,妊娠期并發心臟病或心臟病患者妊娠,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妊娠后,女性要比平時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心臟。孕產婦的心臟好鬧事,主要是因為孕婦腹中孕育著胎兒,一顆心臟要為兩個人提供血液,循環血量自然顯著增加,到妊娠32~34周時,血液循環總量可增加30%~45%!同時,膨大的子宮還會向上壓迫心臟,使心臟“腹背受敵”。分娩時,孕婦又像參加劇烈戰斗,對于原本就脆弱的心臟猶如雪上加霜。所以有人說患心臟病的孕婦生孩子像一只腳跨入棺材,這話一點不假。因此,患心臟病的女性對妊娠應持慎重態度。孕前必須請醫生進行全面檢查,能否妊娠不應按自己的愿望進行,而應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如果醫生同意妊娠,除加強孕期檢查外,在臨產前和分娩時,要特別加強心臟保護和監護,切不可掉以輕心。即便是平素心臟健康的孕婦,如果孕期出現心慌氣短,下肢明顯浮腫,也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心臟病并及時治療。
絕經期后 研究表明,雌激素對女性心臟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這也是絕期之前女性冠心病的發病率低于男性的原因之一。但女性進入絕經期之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分泌逐漸減少,導致體內脂類代謝發生紊亂,就會引起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引發動脈硬化,使冠心病的發病機會顯著增加。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飲食結構逐步西方化,使絕經期后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較前又有升高。因此,絕經期后女性應至少每半年測一次心電圖、血脂、膽固醇及血糖,并檢查一次眼底。一旦發生原因不明的胸悶、胸痛、心慌等癥狀,要及時就醫,不可大意。
最后應該強調的是:為了保護心臟,女性還應認真防治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以及糖尿病等,因為它們都與心臟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高度危險因素,肺心病是在長期慢性呼吸道疾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糖尿病病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合并冠心病等等。所以,認真防治這些疾病,就是在保護自己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