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地理學家潘什梅爾說過:“城市既是一個景觀、一片經濟空間、一種人口密度,也是一個生活中心和勞動中心;更具體地說,也可能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征或者一個靈魂?!泵總€城市都擁有自己的特征和靈魂。我們走進一個城市,最先感覺的,或是摩天巨廈,或是玲瓏小品、酒店商城、寶邸公寓……看看它們擁有怎樣的藝術品格,看看哪一處建筑蘊含了歷史,又包含了現代。然后,再看看那里的人,怎樣生活,怎樣微笑,怎樣追求,因為人是城市的靈魂。
在21世紀初的中國版圖上,上海、香港、臺北等城市特別引人矚目。本來,兩岸三地的經濟發展就特別令人關注,而馬英九到訪香港,其所提到的臺北、香港、上海三城市之言語,使媒體以更多的鏡頭對準了它們。它們究竟擁有怎樣的個性?在新世紀中它們如何創造自己?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聯?三城中的人們擁有怎樣的期盼?
如果說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曾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兩大龍頭,那么,我們可以把上海、香港、臺北稱作一個新的中華大三角。它們都是全中國乃至亞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實力、優勢、潛質應有盡有。
顯然,我們不僅僅是將三個城市作簡單的對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今天中,每個城市都設法在全世界的經濟秩序中為自己爭得一項重要功能,讓自己的城市更具國際性、現代性和競爭力。它們都把自己“融入”世界,從中汲取智慧、乳液、信心和能量,他們又不斷地“走出”世界,創造人類生存的新時空。
所以,這組策劃的意義就顯得十分特別。同是龍的傳人,彼此競爭,又彼此合作,攜手向前,同為中華爭光。一樣的血脈所誕生的民族情感,延伸共同的海岸,呼吸共同的圣潔。美好的靈魂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相遇、相融,除了希望、和平的期冀,我們還彼此遞上一只晶瑩的缽器,用以儲存彼此的心血、苦樂和赤誠。
未來屬于中華民族。世界明天更美好。
讓我們一同走進三城,走近三城的每一個人。
海外星云 200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