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凱

座落在北京龍潭湖畔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是亞洲地區最大的腫瘤防治中心,該院在腫瘤的多種療法方面,居領先地位。本文著重介紹的是其放射治療科。
該科追蹤國際放射醫學,不斷引進、更新技術設備,開展新療法,使其放射治療水平處于國際一流。同時,該科還根據我國腫瘤的發病特點,開展了多項臨床隨機研究。
放射治療科包括臨床放射治療、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三個學科組。臨床放射治療學科組又分為:頭頸部腫瘤、胸部腫瘤、腹部腫瘤三個專業組。
頭頸部腫瘤組:開展鼻咽癌、口咽癌、顱內惡性腫瘤、喉癌、上頜竇癌的診治。鼻咽癌以放射治療為主,Ⅰ期5年生存率達80%以上,Ⅱ期5年生存率達70%,Ⅲ期達50%。特別是他們對鼻腔Ⅰ期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韋氏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5年生存率高達90%。
胸部腫瘤組:主要開展肺癌、食管癌和縱隔腫瘤的放射治療。如賁門癌手術前先行放射治療,可提高手術切除率和病人的生存率:原來單純手術治療的5年生存率是20.3%,結合放射治療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30.1%。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放療,大大降低了復發率,效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在與內科長期合作、綜合治療大量淋巴瘤的經驗的基礎上,該科治療早期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顯著。Ⅰ期非霍奇金淋巴瘤5年生存率高達80%以上,Ⅱ期的5年生存率為50%~60%,居國內外領先水平。
腹部腫瘤組:主要從事淋巴瘤、乳腺癌、直腸癌、睪丸惡性腫瘤、前列腺癌和軟組織肉瘤等的治療。該科在國內最先開展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后的放射治療,對乳腺癌Ⅰ、Ⅱ期患者只做單純腫塊摘除,術后對局部進行較高放射劑量的放療,經長期觀察,治療效果與根治性手術療效相同,但保留了患者的乳房。在不破壞形體美的同時,保證了較高的生存率和患者生存質量。該項臨床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成就三等獎。
該科率先在國際上系統研究了盆腔隱睪和腹股溝隱睪精原細胞瘤的臨床特點、預后和治療原則,填補了國內外此領域空白。該科治療隱睪精原細胞瘤躍居國際先進水平。Ⅰ期精原細胞瘤,經放射治療后10年生存率達100%,且并發癥極少;Ⅱ期精原細胞瘤放射治療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90%。證明放射治療是根治性治療措施。此項成果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成就二等獎。
該科設有放射物理室、放射生物室,從事專業科研工作,如放射劑量對療效的影響、放射敏感性等,為臨床治療提供技術保障。該科每年收治國內外患者約3000人,可開展各種現代放射治療:對全身癌轉移的患者,用大面積不規則野(“斗篷野”)照射治療;對內臟器官深部腫瘤,通過內窺鏡腔近距離放射治療;尤其是新興的調強適形放療技術,依腫瘤的形狀設計放射治療方案,治療前列腺癌、鼻咽癌、肺癌等效果更佳。它使針對腫瘤的照射劑量增加,但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減到最低,提高了腫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質量。此外,X刀、組織間照射和術中置管術后照射等,各具特色。同時該科還開展了各種惡性腫瘤的加溫治療(熱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