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11
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飛機先后撞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造成世貿中心南北雙樓倒塌。相隔不到一小時,又有一架遭劫持的飛機撞向了美國軍方的核心——國防部五角大樓,造成大樓部分坍塌。……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迅速組織起調查工作,并將最大嫌疑犯最后鎖定為藏匿在阿富汗境內的伊斯蘭極端分子——“世界恐怖主義大亨”本·拉登。美發誓要嚴厲反擊制造此次恐怖襲擊的幕后主使人及其支持者。美參眾兩院均通過決議,授權總統可動用軍隊,對恐怖主義予以反擊。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也都對此次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予以了強烈的譴責,并向死難者及其家屬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哀悼。該事件使全世界意識到聯手打擊恐怖主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此次襲擊給美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在100億到150億美元之間,金融、航空和保險業受到重創。截至9月17日,世貿中心已有至少453人死亡,5422人失蹤。其中多數為美經濟界和金融界的精英,人才損失極其嚴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但象征著美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建筑物在傾刻間被摧毀或重創,這對全體美國人的心理打擊恐怕要遠勝于其造成的物質損失,且這種心理創傷恐怕在短時間內難以愈合。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將因此而改變。可以說,目前擺在美國面前最緊迫的任務不是如何進行反擊,而是如何防止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歐亞關系
歐盟委員會9月4日通過一項新的亞洲戰略。這是歐盟繼1994年通過第一份亞洲政策文件后第二次調整其亞洲政策。這份名為“歐亞:強化伙伴戰略框架”的文件旨在加強歐盟與亞洲各國的關系,加強歐盟在亞洲的存在。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在和平與安全方面,歐盟將在各種歐亞地區論壇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支持通過協商防止沖突,加強雙方在這方面的對話和磋商;在貿易和投資方面,歐盟將促進私營企業間的接觸,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加強與亞洲在經濟和金融政策方面的對話;歐盟還允諾幫助亞洲國家減貧,推動亞洲民主和法制建設;歐盟還將與亞洲主要伙伴國建立世界性的聯盟關系,促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歐盟這項新的亞洲政策是根據世界新的戰略變化,著眼于雙方在未來十年發展關系而制定的。隨著歐盟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政治作用的不斷加強,歐盟已不再甘于充當美國的小伙伴。近年來亞歐會議重要性的逐年上升正說明歐盟希望利用歐亞大陸相連的天然地理優勢,迅速占領亞洲這一戰略堡壘。這份亞洲新戰略的出臺正是歐盟為了適應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適時調整其亞洲政策的重要舉措。
韓 國
9月4日,以總理李漢東為首的韓國內閣向總統金大中集體遞交了辭呈。青瓦臺總統府各秘書室首席秘書亦集體辭職。這是金大中1998年上臺以來的首次內閣集體辭職事件,對韓政壇造成了巨大沖擊。該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國會9月3日投票通過了對統一部長官林東源的不信任案。在投票中,由于與新千年民主黨聯合執政的自由民主聯盟倒戈,與在野的國會第一大黨——大國家黨一起投了不信任案的贊成票,最終使該信任案獲得通過。林東源一直是金大中制定和實施“陽光政策”的得力助手,自今年3月第二次出任統一部長官以來,積極推行“陽光政策”,并于8月15日批準數百名韓國國民赴朝鮮參加慶祝“民族統一大慶典”活動。正是這次活動給了大國家黨與自民聯口實,借機攻擊他在對朝問題上太過溫和,失去了原則立場,聯手將其掀翻。但大國家黨的目標不是林東源,而是借此對金大中進行“逼宮”。經此一事,自民聯與民主黨共同執政聯盟已經解體,身為自民聯總裁的李漢東深感責任重大,才主動請辭。金大中經過再三考慮,于9月7日決定留任李漢東,并更換了五名內閣成員。民主黨開始了獨立執政的道路。經此一事,韓再次出現了“朝小野大”的局面。民主黨在推行其政策方面將在國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本屆內閣的任務可能更多地是“看好攤子”,恐怕難有大的作為。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9月9日舉行了總統大選。現總統盧卡申科得票率高達75.6%,以較大優勢戰勝競爭對手。盧卡申科主張實行循序漸進并由國家控制的市場經濟改革,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總統制,在外交方面重視發展與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反對西方干涉白內政。正是由于盧卡申科反西方干涉的立場,才使某些西方國家想將其逐下總統寶座。9月3日,美駐白大使就公開表示將支持反對者競選。但自盧卡申科1994年當選總統以來,推行的政策符合白俄羅斯國情,白保持了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基本得到保障。這與大多數前蘇聯國家解體后即陷入混亂形成鮮明對比。盧卡申科獲得超過3/4的選票說明白人民在投票時給予他充分的信任。盡管歐安組織和美等西方國家指責大選中存在舞弊行為,但大選平穩落下帷幕證明盧卡申科的獲勝正是得民心的結果。盧卡申科的連任有利于白俄羅斯內政外交政策的沿續,但如何推進經濟改革,改善人民生活仍是盧卡申科面臨的最大問題。
東帝汶
8月30日,東帝汶在全民公決獨立兩年后舉行了立憲會議選舉。該立憲會議將由88名成員組成,負責草擬憲法,在東帝汶正式獨立后還將成為國家議會。因此,此次選舉實際上是各黨派為爭取未來國會席位的競爭。東帝汶全國42.5萬選民中的絕大部分參加了投票。9月6日,聯合國負責監督選舉的官員宣布了選舉結果。“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在16個黨派參加的選舉中一枝獨秀,獲得了55個席位。“東帝汶民主主義者聯盟”和社會民主黨分別列在第二、三位。根據東帝汶《民主憲法草案》的規定,獨立執政需2/3多數,故獨立革命陣線雖獲多數,但將來仍不得不與某個小黨聯合執政。選舉出的立憲會議將在90天內制定出《獨立民主憲法》,為2002年4月舉行首次總統選舉做準備。曾先后淪為葡萄牙、荷蘭與印尼殖民地的東帝汶,經濟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貧困,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民生活在自然狀態下。此次選舉前,曾有人叫囂將制造流血事件,但大選還是波瀾不驚地結束了。這充分說明備受苦難的東帝汶人民對獨立與和平的渴望。但東帝汶未來面對的仍將是漫長而艱苦的發展道路。
反種族大會
9月1日,為期八天的聯合國第三屆反種族大會在南非東部城市德班舉行。這是新世紀聯合國舉行的首次反對種族主義大會,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然而,如此意義重大的會議卻從一開始就籠罩著隨時可能“難產”的陰影之中。此次大會分歧的焦點主要是非洲國家和美歐發達國家在販賣奴隸問題上的爭議和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嚴重對立情緒。非洲國家要求有關國家對販奴歷史進行道歉和賠償,而美歐國家則認為大會不該把重點放在過去,而應著眼未來。在中東問題上,阿拉伯國家要求在大會的宣言中列入譴責以色列的條文,這些條文將猶太復國運動視為種族主義。由于未能阻止大會將這些內容載入最后宣言,美國和以色列于9月3日宣布退出此次反種族大會。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宣布該決定時還指責大會“充滿了仇恨和無理的指責”。美以的這一決定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觸犯了眾怒。眾多阿拉伯國家紛紛譴責美以兩國的決定。美的這一舉動再次充分說明了美在巴以問題上明顯偏袒以方。正是美在中東問題上的不公正立場才使以色列有恃無恐,使已持續數月的巴以沖突非但沒有平息,反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美的這一舉動也是自布什上臺后,美在外交上獨斷專行,奉行“單邊主義”的又一佐證。美的這種“孤立主義”傾向將把美帶往何處,恐怕將應驗中國的一句古話“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