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任務,邁入新世紀加快建設有自己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事業步伐的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思想文化多元化是當代世界新舊世紀之交的時代特色。在這個地球上,一體化、多元化趨勢都在加強。一方面世界各國越來越相互依存,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又越來越多樣化,這是一個越來越多樣性統一的世界。尤其是今年北京申奧成功和我國行將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得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更加密切,也使得廣大中國人民了解世界的需要更加迫切。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立足中華,放眼世界,胸懷“國情”,跟蹤“球情”,把“國情”教育和“球情”教育有機地聯系起來,是我們應當特別注意的。
筆者以為,重視和加強世界現代和當代歷史知識的教育、研究和宣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它有助于我們認清世界現當代社會歷史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有助于人們全面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民族主義, 當代世界的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和政治多極化、當代世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多元化,有助于人們立足中華, 放眼世界,推動我們有效地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有助于推動我國的國際交往和對外開放, 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業,有助于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
歷史發展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 離開了對現當代世界歷史的深入研究, 就談不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談不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并在和平競爭共處的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離開了對當代世界歷史的深入研究,堅持改革開放、借鑒各國先進經驗也就成為一句空話;離開了對當代世界歷史的深入研究,中華民族難以在21世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在了解世界、跟蹤世界、準確宣傳世界方面還存在相當的差距。對于世界的歷史和社會了解不深、把握不夠、宣傳不力、教育不足,在基礎教育領域已經到了需要大聲疾呼的時候了。近年自推行“3+X”或“3+綜合”高考以來,歷史課在行政領導心目中和中學生中的實際重視程度被大大地削弱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說:歷史課程在中學不被重視的程度,恐怕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重的。一些省市的中學世界歷史課程已經被實際上打入“另冊”,中學世界歷史教材中甚至出現很多史實失誤。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教育階段的世界歷史教育令人擔憂,其結果勢必對民族素質帶來不利影響。目前高等學校非歷史專業的在學本科生的歷史知識水平也比過去普遍有所下降,高等學校提供世界歷史知識的繼續教育也普遍受到削弱。這一點同樣是令人擔憂的。
通過歷史課程進行基礎教育階段的歷史知識素質教育,是目前中學其他課所不能取代的,日本“教科書事件”也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進行正確的世界現代歷史教育對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影響。迄今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強化歷史知識教育,這是特別需要我們注意的。
面向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世界的需要更應該切實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