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移民上海成了臺灣中產階級的新話題。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臺灣商人便如滔滔不絕的潮水,一波波涌進上海灘頭。臺灣與上海相遇,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呢?定居上海10年的臺灣商人陳彬,最近將自己移民上海的投資、生活、旅游等經驗著述成書《移民上海——我的臺灣經驗遇上海派作風》,剛一上市,便賣出了2.6萬冊。該書被許多臺商視為進軍上海的“教戰守策”。
陳彬是個地道的臺灣人,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經濟系。兩岸開放民間交流后,他到上海做生意,兒子也在上海讀書。其實,在寫《移民上?!分埃惐蚓驮鲞^一本書《我的上海經驗》,頗受歡迎。新書《移民上?!肥抢^《我的上海經驗》后,更為詳盡地敘述臺商在上海面對置產購屋、兩岸婚姻、創業投資、子女就學、日常消費、休閑娛樂等問題,如何攻守的實務手冊。它不是嚴肅的學術報告、調查研究,而是作者在上海具體生活的生動記錄,是一個臺灣移民以“小市民”的角度長時間觀察、體驗上海生活的心得。
全書從在上海置產說起,對上海的房地產現狀、中國內地的房地產政策、購屋者常遇到的問題,都有所說明。作者說道,在上海買房子是定居上海的第一步,但臺灣房地產的投資炒作經驗,在大陸未必可行。作者認識的臺灣人中,凡在大陸買房子的幾乎都被套,個個損失慘重,主要是臺商以臺灣經驗誤判大陸房地產行情。作者建議說,向上海市政府買房較安心,因為它是上海最大最可靠的房地產開發商。
陳彬在上海經營過不銹鋼廠、面包廠、餐廳、快餐店和火鍋店等十幾個店鋪,在景氣的時候,他拼命擴大規模,這是典型的臺灣經驗,但這套在臺灣無往而不利的經驗在上海卻不靈光了。作者以自己過去的失敗經驗,詳細解答了許多臺商有關店面、廠房、專柜投資的疑問。
獨自赴大陸投資、工作的臺灣男人,“包二奶”幾乎成了普遍現象,導致在臺妻子痛苦、家庭破裂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作者分別從“玩火自焚者”臺商及“二奶”的角度剖析這一現象。作者認為,旅滬臺商如何處理好事業與感情是一門學問,而兩岸三通則是“二奶”的天敵,也是解決兩岸婚姻和感情糾葛的特效藥。
作者在書中還提到讀書升學經歷和上海的生活文化。他總結上海經驗時指出,不自大、尊重大陸社會結構、尊重大陸的機制、尊重當地人,以寬容謹慎的態度看待異地風俗,或許可以減少投資、定居時的風險與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