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永遠不會改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也譯作“柏克萊加州大學”的面貌。20世紀60年代,你會在這里發現頭發染得五顏六色的嬉皮士、“死頭”(Deadhead、學生運動的領袖或剪著短發的共和黨人在同一個班上相安無事地上課;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惟一缺乏的是“平庸智商和平凡理想”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生一向無奇不有,而教授們呢,也一樣五花八門,從年輕有為的講師、聞名遐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到性格古怪的老學究,這里生活著你能想象出的任何一種教師。柏克萊擁護各種生活方式、各種性格、各種人。這里的一切,不是大就是怪——或兩者兼有。有人甚至夸張地說,柏克萊校園里惟一缺乏的,就是“平庸的智商和平凡的理想”。這里永遠充滿競爭的學術氣氛、熱情活躍的政治氣氛與溫和成熟的社交氣氛。這里是加州大學第一個校園,也是全美最好和最固執的大學之一。
1868年建校,已有130多年歷史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坐落在小山丘上,俯視著整個秀麗的舊金山海灣,離舊金山市中心僅僅15分鐘的車程。面積1200英畝的校園像公園一般美麗。柏克萊所在的小鎮已經成為全美國著名的“大學城”。
60年代的“反叛中心”
乍一看,誰也想不到這樣平靜秀麗的校園竟會是被人們稱為“革命中心”的堡壘。20世紀震撼美國的學生運動就是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校園中爆發的。
60年代美國校園中反越戰、爭人權運動進入高潮,開端就是1964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Free Speech Movement,簡稱FSM),它引發了美國大學生與政府之間的第一次大對抗。
“言論自由運動”是學生及青年教師創立的團體,他們攻擊的矛頭首先指向教育的目標和職能,指責大學董事會正在“把校園變成集中營”,陰謀把整個柏克萊變成一個“為現體制(即企業、銀行、出版社、軍隊和保守的工會等等)培養白領技術人員的職業學校”。
許多學生反對被征召送往越南當炮灰,加入“學生和平聯盟”、“反對戰爭團”,參加了“五月二日運動”(以1964年5月2日首次上街抗議美國卷入越南戰爭的日子命名)——口號是“不!我們絕不去!”
近年來,校園內的氣氛已經遠遠不如60年代激進,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生們,仍是美國各大學學生參加和平隊,到第三世界國家貧窮地區去服務的人數最多者之一。
從要求“平權”到最先廢除“平權優惠”
在將近40年后的今天,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又是另一場“革命”的帶頭羊,不過這次與學生們倒并沒有直接關系。
美國社會20世紀60年代“平等權益運動”的一宗最大遺產,就是美國立法,在各高等院校和政府機構對少數族裔有特別的照顧和優惠:在條件相等或相近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少數族裔申請人;或者對這些族裔降低收生標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被錄取的黑人學生的全國高中統考SAT成績,比被錄取學生的SAT總平均成績要低228分。這種狀況使得有些美國人日益不滿,認為這不是平權法案,而是“非平權法案”甚至“反平權法案”,“對白人在入學、就業上不公平”,也使少數民族“滋長不勞而獲的觀念”,“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族裔之間的鴻溝”。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是州立大學,因此80%以上的學生來自加州。一向走在社會左邊,支持“平權法案”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董們,卻于1996年出乎意料地不顧校長和學生的反對,投票通過決議,宣布柏克萊將不再根據“平權法案”對少數族裔學生給予優惠。這個“首創”又在全美國引起一輪激烈辯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60年代爭取平等權益運動時,這里是全國大學中鬧得最兇的校園之一;而現在又成了爭取廢除“平權運動”遺產的排頭兵。不管怎樣,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這方面的一舉一動永遠是舉世矚目的。
總的來看,盡管平權法案被廢除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少數族裔學生人數比例,還是美國高等院校中最高的一個。這所學校里的學生竟有56%是少數族裔。只要將這個數據跟耶魯、哈佛大學的34%的少數族裔學生比例比較一下,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廢除平權法案對柏克萊意義重大。

田長霖:美國名牌大學中首位華人校長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對華人來說的確有特殊意義。曾在這里擔任校長的田長霖,是美國名牌大學中第一位華人校長,使許多華人同胞為之揚眉吐氣。
著名的工程熱物理學家田長霖博士,是湖北武漢人,20世紀50年代中從臺灣來到美國,經過苦讀,20個月就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年僅24歲就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26歲即榮膺該校的最佳教授獎。他在熱傳導、熱輻射、低溫技術、太陽能利用、熱管理論等許多領域成果累累,獲獎無數,還培養了60多位博士,深受學生們的愛戴。
但田長霖最出名的還是從250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1990年被聘為該校校長。他使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亞洲更加名聲大噪。
大有大的難處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本科學術方面的競爭有時可能令人喘不過氣來。2.2萬多名成功欲旺盛的學生們(這還只是本科生)在一起競爭,要“出人頭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怪不得這里的氣氛格外緊張,“每個人在高中時都是第一名,所以他們除了‘第一名’以外什么都不滿意。” 一個學生則更為簡潔地說:“在這兒別想睡覺。”
柏克萊的大部分系相當出色,其中社會學、數學、物理、化學、歷史、英語和工程系在全國都非常耀眼。柏克萊的生物科學把許多科目包括生物物理、植物學、生物和其他學科包容在一個多項學科內。“選課難”是學生中間最普遍的抱怨之一:“我們學校的選課系統就像是一個低風險的刮刮樂!”一個本科生說,“也許你會贏,也許你不會。不過,這個過程絕對會使任何人得到鍛煉。”學生們還可以參加柏克萊在世界50多個國家所設的學習項目。如果你想讀書,柏克萊大學完善龐大的圖書館系統絕對會讓你滿意——這里有850萬冊藏書,是全美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住宿真難!
與那么多的學生同在一所學校,另一個后果是校舍緊缺。對許多學生來說,他們在柏克萊最頭疼的一件事是找住房。宿舍樓只能容納26%的學生,其他人只能在附近地區找價格昂貴的住房,許多學生盡管自己沒有車、也沒有公車可乘,也只得住到離校園三四公里外的地方,一些學生甚至被迫搬到附近的工業城市奧克蘭。學校的宿舍樓大約2/3給新生住,新生并不能保證住在學校甚至是鎮上。而給二人住的房間也時常被改成擁擠的三人房間——當然,收費會相應減少一些。
在5月份的房屋抽簽中失敗的學生的名字都被登記在長長的候補名單上,再參加下一次住房抽簽。總之,住房大概是柏克萊學生除了選課以外最為復雜的一個程序。
柏克萊學生好像永遠不會有無聊的時候,課外活動多姿多采。學校里有200多個注冊的學生團體,兄弟會姐妹會在校園里也見得到。另外,還有幾乎人人都去助威的“比賽”——一年一度與斯坦福大學的橄欖球賽。如果當年柏克萊贏的話,會被學生們津津樂道好長一段時間。
柏克萊大學不僅有雄厚的學術實力與師資,還有幾萬個有趣的人和永遠做不完的有趣的事,難怪學生們會驕傲地說:“在柏克萊,悶的人可遠沒有怪的人受歡迎。”
附地址:http//www.chance.berkeley.edu
110 Sproul Hall #5800BerkeleyCA 94720-5800
(摘自高歌《美國頂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