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還能像一朵枯坐的蓮,看山,看樹,看盡回頭路。再伸出心瓣,忘我地盛開?
極靜處是浴火再生舍利的心境。也有池風蕩起,想讓蓮燒赤壁,可蓮卻獨自擁盡最溫柔最美麗的整個下午。
到哪里去尋幽?在市聲里獨坐,天上依然熱鬧。就在我此刻寫這些文字的時候,俄羅斯“和平號”約12噸未在穿越大氣層期間燒盡的碎片,將散落在南太平洋的無人海域。面對呼嘯而來的“彈片”,南太平洋16個島國都很擔心,一致要求俄羅斯確保碎片不會墜落在他們的領土上。南太平洋島國的房子通常用樹木和茅草蓋成,無法抵擋可擊碎強化混凝土的“和平號”碎片。
南太平洋地區已成為國際著名的“太空垃圾場”,很多失修報廢的人造衛星等太空垃圾,如墜回地球,都會被引導墜落到當地。事實上,在《禁核試條約》落實前,南太平洋也經常成為大國的核試場。
1979年,美國宇宙飛船SKYLAB墜回大氣層時便因失控,導致部分碎片散落在印度洋東南部及人煙稀少的澳大利亞西部。另外,前蘇聯重達40噸的禮炮7號宇宙飛船,在1991年下降墜毀時也因為燃料不足,未能按既定的計劃跌落在太平洋,導致有大約一米的碎片,墜在阿根廷的一座農場。
窗外戶外天外煙云繽紛,能否在其中坐擁一處山水,如蓮,只等孤寂中走來的千年腳步聲,在清靜的那個下午,遇上那一個會欣賞的人?
幾乎每一座現代城市,都是動感之都,已無所謂的夜深人靜。黃來的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的境界,只有在離島依山而居才有可能尋覓。在城市居住,恐怕要有王籍的心境,才能求到心靈一靜。他寫道:“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只有把車聲、人聲視作動的必然,才能有靜的感受。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城市中有水有山,但是真正的知者和真正的仁者又有多少?所謂知者,是天天要知道股價和樓價的知。而仁者的靜,只要打開報紙或收音機、電視機,你想靜,也靜不了。
或者,只能求雨。曹植詩道:“白日曜青天,時雨靜飛塵。”在雨聲中,把電視機和收音機關上,把報紙丟到一旁,看著雨在窗外淅瀝淅瀝地下,聆聽那雨的聲音,讓心靈像飛塵一般,被清滌洗凈。雜噪之音去了,靜,便可以求得。
夏日近了,蓮塘綠了,愿我們心靜如蓮,也有剎那的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