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久強
90年代以來,在國際政治的學術領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面來自美國,以哈佛大學著名教授亨廷頓為代表,預言后冷戰時期對世界和平形成主要威脅的是民族主義,尤其擔心儒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結合,將會對以基督教文明為基礎的西方世界構成新的威脅。另一種聲音則來自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其論調大都是駁斥亨廷頓的美國新世紀霸權主義理論觀點。
初拿到法國政論家皮埃爾·比亞內斯的《二十一世紀不屬于美國》(海天出版社出版,袁糧鋼譯),由于此前有太多的“說不”系列書籍,心中已經為此書圈定了一個模式:該書不外是又一個對美國說“不”的國家的著作,只不過這一次輪到西歐大國——法國。相對于美國來說,地處西歐的法國似乎總是一個另類,無論在北約還是在經合組織里,法國總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并頻頻在各種事件中獨樹一幟,這無疑讓力圖保持西方世界在重大事件中協調一致的美國感到不那么痛快。因此,由法國人皮埃爾·比亞內斯向美國21世紀的超級大國地位提出質疑則并不令人意外。作為法國參議員、《世界報》駐非洲的資深特派記者,皮氏所代表的絕不僅僅是個人觀點,這也使我們對法國如何看待美國在新世紀的霸主心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書本是針對另一位法國政治觀察家阿爾弗雷多·瓦拉多的《二十一世紀屬于美國》所寫,面對即將到來的21世紀,誰將占領最初的制高點?從眼前的趨勢看,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文化,美國都擁有極大的優勢。20世紀末的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下去,但在新世紀的百年當中,誰最終將執世界之牛耳?此時妄下結論顯然為時過早。在皮氏看來,歐洲將最有可能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隨著歐盟的不斷壯大和東歐經濟的復蘇,歐洲將像19世紀一樣重新掌握世界的主導權。作為一名法國人,作者對歐洲的復興顯然充滿了信心。
緊接著,和所有展望21世紀的專家、學者一樣,作者提到中國也將在新世紀再現輝煌,因為“中國是該地區惟一能夠與白宮主子和五角大樓的老板們平起平坐的國家”,歐洲人向來對文明的中國懷有一種復雜的感情:一方面對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驚嘆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國的再次崛起會打亂現有的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體系。因此,我們從法國人的觀點可以窺豹歐洲人對中國崛起的兩重心態。
此外,法國人又提到了仍處于動亂中的俄羅斯、越來越不聽話的日本、仍未睡醒的南亞巨人印度和側臥于美國南側的墨西哥等幾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
從傳統意義上看,此書應歸類于國際地緣政治理論的學術著作,甚至可以看做是法國版的《大棋局》(美國著名的地緣政治理論書籍,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布熱津斯基著),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它是研究國際政治與國際熱點問題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學術界的書籍和觀點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為我們了解來自歐洲的國際地緣政治觀點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二十一世紀不屬于美國》[法]皮埃爾·比亞內斯海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