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 友

吉林人民出版社的范春萍,拿出書當日子過。她主持的“好雨書園”,以出版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宇宙》為代表的“支點叢書”(第二批3種,即《謎米機器》、《把握機遇》、《超越愛因斯坦》);以《寂靜的春天》為代表的“綠色精典文庫”(共16種);“精裝插圖史系列”(第3本即《西方建筑史》即出)以及《21世紀100個科學難題》等精品書,在讀書界口碑不錯。最近又見到“好雨書園”3本新書,還是那么招人喜歡。
《劍橋醫學史》,是繼《劍橋戰爭史》后又一部權威的專史巨著。此書由英國維爾康醫史研究所的羅伊·波特教授等一批當今西方醫史學界著名學者共同撰寫,反映了當代西方醫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它打破了傳統的編年體例,采用專題式編撰體例。作者精心選擇了疾病是什么、醫學科學、醫院與外科、初級保健、精神病、醫學與社會等對西方現代醫學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加以論述,重點放在近150年來的西方醫學進步方面,使讀者能較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現代醫學的演進歷程及面臨的問題,并以資料插頁的形式對重要問題給予專門論述,既保持了章節的連貫性,又為讀者提供了更自由的閱讀空間。作者的視角開闊,不僅僅限于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以大量篇幅論述了醫學與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方面的關系及其相互影響。不僅關注醫學家為增加人類健康做出的貢獻,同時也關注普通病人在醫療保健生活中的地位。因此,本書不僅有利于醫學專業人員通過回顧歷史,進一步思考醫學的本質和價值,也為中國公眾了解西方醫學的傳統、西方醫學的思維模式和追求提供了豐富而又簡要的極好參考文獻。書中近60幅珍貴插圖及扼要說明,成為不可替代的信息補充。書后所附醫學史大事年表、人類主要疾病表以及歷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年表,為讀者查閱提供了方便。
如果說“好雨書園”前幾年推出的“綠色經典文庫”(兩批共16種),堪稱世界綠色讀物中的奠基石、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新近出版的“大美譯叢”(第一批共5種,分別為《生命曲線》、《美與科學革命》、《藝術與物理學》、《心靈的標符——音樂和數學的內在生命》、《天體的音樂——音樂、科學與宇宙自然秩序》,其中后3種即出)則堪稱填補我國科學美學空白的力作?!熬G色精典文庫”的出版,對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緊迫感,對建立中國的綠色研究思想庫,使我國學界在消化吸收綠色觀念方面有第一手的基本文獻可依據等方面,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完全可以相信,“大美譯叢”的問世,必將對國內的科學美學研究激發起新的熱情。
在自然界,美和真本是一體的;人類的審美和求真也是互滲、互動、互補的,正如《生命的曲線》作者所言,“無論是人工制品還是天然物品,形態的丑陋必然表明其功能的缺陷,而某些必要功能的完美形式往往伴隨著美的外形……工程學效率始終與美學相得益彰……凡精巧之建筑,其設計基礎無不意味著純結構之美。我們一直在研究貝殼的形態,經過認真的考察認識到,許多引起我們美學遐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貝殼的美麗外形,這不僅是貝殼中的生物對定點生活適應的結果,而且是其精巧外形更能履行特殊功能的結果……同理可知,一座工程學的豐功偉績,無論其體積大小,在完成其應履行職責的同時,同樣要喚起微妙的美學情感。在這個方面,它與可愛的花朵或貝殼所激起的美學情感是一致的?!?img align="lef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01/08/09/qkimagesqgsmqgsm2102qgsm210205-3-l.jpg">
自宇宙誕生以來,螺旋形可謂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宇宙中80%的星系具有螺旋結構;地球在螺旋曲線中進化;臺風和大洋環流是地球上最大的螺旋;在植物中,從種子外殼、子房到莖、花和果都具有螺旋結構;在動物和人類中,可以說螺旋結構始終伴隨著生命過程,從精子到心肌,從臍帶或耳蝸到肢干骨架,從DNA到細胞內的許多小“器官”(如鞭毛或纖毛中的微管、內質網等),以及許多動物的運動行為(如趨光魚類圍著光源巡游、蛇類盤曲休憩、猴以長尾纏枝、蜜蜂之舞……)無不呈螺旋結構。這些林林總總的美麗形狀與物質運動,與生命究竟有什么內在的聯系?《生命的曲線》正是探討這一迷人問題的饒有興趣的一部奇書。它會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探索眼光和思路。該書初版于1914年,1979年再版。一本60多年的書仍在再版,不難看出它所關心的主題以及真知灼見的魅力。
《美與科學革命》雖比較艱澀,但它討論的問題,即科學哲學中的理論估價與選擇活動中的審美因素與審美標準的地位與作用,卻是具有學術趣味的問題。本書作者探討了“審美偏好的歸納構造”,提出了“審美歸納程式”,并以此為基礎,探討了科學理論的美與真的關系、經濟標準與審美標準的關系,并通過考察實用藝術中的風格形成過程以及對哥白尼、開普勒天文學革命,二十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分析,提出了與庫恩不同的科學發展模型,得出了科學革命乃審美規范斷裂的結論。
題圖:花燭(選自《生命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