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克·伯特

經過30年的巨變,在北美和歐洲有跡象表明:充滿活力的經濟增長正在獲得一種全新的動量。而另一方面,亞洲許多被稱為“老虎”的國家卻在過去的巨大成功增長經驗之中遭受著災難性的轉變。
在對這一問題爭論了兩個多世紀之后,經濟學家開始提出新的問題:經濟增長如何發生并需要什么樣的環境。為了探究這些新的看法,英國—北美委員會(BNAC)邀請其成員之一哈佛大學約翰F·肯尼迪(JohnF.Kennedy)、政治學院的F·M·謝勒(F·M·Scherer)教授來對經濟增長現象和經濟學家的種種解釋進行分析,形成了本書。
當我們進入21世紀,在過去兩個世紀中有技術領導的經濟增長能否持續下去,已成為一個問題,本書涉及了這些問題,并集中研究了技術進步過程中的兩個決定性的輸入因素——資本投資和高級的科學家、工程師(被經濟學家稱為“人力資本”)。我們注意到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所取得的經濟增長的步伐同時伴隨著高速和相當持續的科技工程的增長。這種科技工程的增長速度能否在將來得到維持是一個未來潛在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在下一個世紀維持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商業企業和政府將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單獨的企業很難從基礎的科技進步中取得利益,所以工業本身不可能為有大量需求的基礎科學研究提供金融支持。政府將填補這一缺口。在工業化國家,維持和提高從學前一直到大學這些教育機構的質量是補充和更新科學工程人員的關鍵因素。為了保留那些有動機引導的且有能力的學生專門研究科學工程學科,商業企業可能要重新考慮他們的補償系統的結構了。盡管如此,加拿大、英聯邦和美國等一些國家,他們向高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敞開大門的特殊移民政策成為了國內教育政策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如果給更多的不發達國家中的企業帶來利益的經濟增長的潛能被發現的話,那么處于領先地位的工業化國家必須提供支持與合作。
《技術創新——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美]F·M·謝勒著新華出版社2001.2定價: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