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思明
讀罷呂延濤、鄒曉辛新近出版的史學文化著作《流淌的文化之河》(海天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感覺此書對基督教會在中國的活動和影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特別是對一些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既勾勒出中國近代歷史主要是基督教史的發展脈絡,又不乏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骨血筋肉之體現,讀后使我產生有如隨著作者進入中國基督教會史的河流中去的真切感受。
在近代中國,外國傳教士的活動是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活動緊密膠結的。在侵略者發動對華戰爭問題上,許多傳教士都抱著積極支持的態度。一些傳教士對此興奮不已,拍手稱快,恨不能一夜之間據神州大地為己有。這些西教的身體力行者們,講起教經來一副振振有詞、滿腹正經的樣子,然而其骨子里好像從娘肚子里一出來就沒安好心,對弱國人民從來就不拿正眼瞧,“我的當然是我的,你的遲早也是我的。”這種強盜邏輯不僅在他們的腦海里根深蒂固,滲透骨髓,而且還以某種冠冕堂皇的教會形式毒化著被凌辱被壓迫的殖民地人民,令其身受宰割而不得反抗,甚至巴不得你被賊人偷了錢包還幫著別人數錢。有些傳教士不惟如此,甚至干脆撕去畫皮,充當間諜,為殖民者搜集情報,刺探軍情。更有甚者,有的傳教士本來就是一身而兼多任焉,直接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本書以鐵的史實,揭露出這些基督教徒的邪惡面目和罪惡本質,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正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學術精神,使得本書在揭露許多基督教徒在華的不法行徑的同時,能做到不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潑掉。的確,在眾多的基督教徒中,也不乏某些一句話難以說清的所謂有爭議的人物,甚至安分守己善良處世之人。例如近代最早接收洗禮的新教徒之一梁發,便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此公和他的《勸世良言》都是“畸形”的,其思想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中西混雜的。毋庸置疑,梁發寫作此書的本意在于宣傳某種宗教,然而由于梁發作為一個深受儒教熏染的華人,寫出《勸世良言》本身便是對于儒教的一種挑戰。梁發將他所推崇的“皇上帝”標為“萬國之王、萬國之主”,自國王至庶民“皆在其掌握之中”。如此一個“皇上帝”既可用來對付正統的儒教,也可以用來鞭撻清統治者的獨裁專制。這種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所引致的結果之一就是使得本書的分析論述帶著富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色彩,讀后給人以珍貴的啟迪。
《流淌的文化之河》 呂延濤鄒曉辛著海天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