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 強

電視快棋賽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呢?每次收看節目,面對著不斷切換的電視畫面,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冒出這樣的想法,不知你是否也有過同感?
去年11月份,我陪同特級大師王嘉良參加“翔龍杯”象棋南北元老對抗賽時,專程來到了中央電視臺。說句心里話,從事文字編輯工作這么多年來,親眼目睹電視快棋賽的整個制作過程,這還是頭一遭。因而有種很新奇的感覺,甚至其中還夾雜著幾許神秘色彩。
不過這種感覺并沒有維系多久,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就好像有些貌似神秘的事,在一切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后,才恍然發現原來那只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從電視快棋賽的整個制作過程來看,無外乎包括對局室、直播間和導播間三大部分。
對局室顧名思義棋手對局之所,大約有30平方米,里面的設施很簡單,與我們平常參加的比賽相差不大,不過由于是電視直播,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烙印上了一些具有電視特色的標識。
突出表現在裁判席背后的仿電視機樣子搭建而成的巨大背景臺和密布在棚頂上的數十盞照明燈。
據介紹,如果將這些照明燈全部點亮的話,足有上千瓦。試想呆在這樣一個被熱浪包圍的屋子里本就是一種痛苦,更何況棋手們還要比拼限時催逼下的靈感呢?
裁判席正對面,設有三架攝像機,用于拍攝全景以及雙方棋手各自特寫鏡頭。另外還有一架小型的,被放在棋盤正中央的頂棚位置。因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棋盤的俯視畫面,這與臺球比賽時筐口處安置的微型攝像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當比賽開始時,四架攝像機同時運轉,拍攝下對局室各各角度的鏡頭,然后將這四組鏡頭完整地傳送到導播間里。
為了保證比賽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局室禁止除棋手、裁判和攝像師以外的所有人入內,至于與外界的交流,則全憑導播間切換臺上的那兩根細長的麥克風(見照片1)。同樣主持人也只能在直播間里講棋,這就涉及到一個將比賽鏡頭輸送到直播間的過程。
與對局室相差無幾,直播間里也安置了三架攝像機,稍有區別的是,多了兩臺電視機(見照片2)。其中一臺用于現場直播,也就是我們在電視上最終看到的畫面;另外一臺接收從對局室拍攝下來的雙方棋手下棋的全過程。由于電視擺放的位置是正對著主持人,因而主持人就可以通過電視畫面,及時了解比賽的進程,并以此點評棋局了。同樣主持人與外界的勾通,也要依賴切換臺上的那兩根細長的麥克風。
現在的問題簡單了,對局室和直播間一共七架攝像機,這七組鏡頭通過電視接收,在導播間里一字排開。導播員就好像音樂會中的指揮家一樣,根據主持人的意思,隨時切換不同角度的鏡頭,當然一般也都選擇一個固定的畫面為中心,于是展現在電視觀眾面前的是一個以評棋為主的全方位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