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位咖啡愛好者,立志將來要開一家咖啡館。閑暇時間,他到處喝咖啡。除了品嘗不同的咖啡之外,也看看咖啡館的裝潢。
有一次,他約我喝咖啡。帶著朝圣的心情,跟他去了一趟咖啡館。很不巧地,他對那家咖啡館似乎沒有什么好感。
我問他:“怎么樣,這家店的咖啡口味還不錯吧?”他淡淡地說:“沒什么!”
我繼續問:“店面的裝潢呢?”他還是回答:“沒什么!”
以后的日子里,我陸陸續續跟他到過不同的咖啡館,品嘗不同口味的咖啡,“沒什么!”仿佛是他的口頭禪,對所有去過的咖啡館,他的評價都是“沒什么!”,而且帶著有點不屑的語氣。我心想:大概是他的品味太高了,這些咖啡館提供飲料及氣氛,果真都不如他的心意。
這個經驗讓我想起另外一位對西點蛋糕有興趣的女性朋友。 從前,她也常說:“沒什么!”
她不但愛吃西點蛋糕,還利用空閑時間拜師學藝,到專業的老師那兒上課,學做西點蛋糕。
剛開始學習的那段日子,她還是不改本性,不論到哪里、吃到什么西點蛋糕,都會給對方“五星級”的評價:“沒什么!”標準之嚴苛,讓我這個平民百姓覺得她挑剔得過火。
過了半年,當她從“西點蛋糕初學班”結業之后,態度有了180度大轉變,無論在哪里,品嘗過誰做的西點蛋糕,她都很認真地研究里面的配方,用什么材料、多少比例、烘焙的步驟,如果做西點蛋糕的師傅在場,她還會很好奇地向對方討教、研究成功的關鍵技巧。
我笑著對她說:“你變了。從前是說:‘沒什么!現在是問:‘有什么?”
“沒錯,沒錯,其實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有什么!,差別只在于你有沒有觀察到它‘有什么而已。”
關于很多專業的技能,的確是“外行人湊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當我們自身專業素養還不夠的時候,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及鑒賞力,很容易錯過其中精華的部分,甚至因此而誤以為它沒什么學問,不屑一顧。反觀那些已經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看得懂其中的所以,態度反而謙卑許多。
西諺說:“無知,令人驕傲;學習,才懂謙卑?!钡览砭褪侨绱税?。
雖然,有一句話說:“文人相輕,自古皆然?!钡?,從我認識的文人朋友中發現:愈是尊重別人“有什么”的人,作品的生命力與持續力都很豐富。他們在創作方面的成就十分杰出,同時也擁有圓融的人際關系。反觀,經常批評別人“沒什么”的人,常碰到腸枯思竭的瓶頸,人緣也比較差。
有一位寫小說的朋友,在我的書架上看到我典藏本詩集,順手翻閱之后,大嘆:“時不我與!”
他繼續大發牢騷說:“你看,這樣隨便短短地寫幾句話、幾行字,就可以出詩集,還被你供在書架上典藏。我們這種小說,寫了幾萬字,還沒人愛看。真是不公平?!?/p>
“你可以換個角度來想嘛,寫詩也很不容易啊,人家是把幾萬字要表達的感情,精雕細琢地濃縮成幾句話、幾行字。而且,他們一定也有成功的地方,譬如:用字遣詞、音律鋪比、意境營造……應該都有可以參考之處吧?!?/p>
當場,他沒有再說話,悻悻然離去。過了幾個月,我看到他的小說作品中,也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安排,出現新詩在其中。我想,他應該已經開始嘗試用另外一種角度想事情了。
盡管,我們都懂得“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生活態度是比較健康的,但是,如果我們愿意放下身段,觀摩別人表現杰出的地方,從對方的表現看出成功的端倪,收獲最多的,其實還是自己。
這種心態,并非想和對方一較高下,而是向對方虛心學習。這個對象,可能是親友、同學、同事、主管,也可能是你身邊不認識的專業人士,但只要你愿意仔細觀察,一定可以看見別人成功的端倪。G
(吳若權)
海外星云 200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