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存偉

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特別是國公立大學的留學生,幾乎每個人都得到過日本友人和團體的各種各樣的幫助。在日本,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類似留學生后援會這樣的組織,他們為留學生提供包括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幫助。這也形成了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自己當留學生的日子里,特別是在自己參與留學生學友會活動的3年間,我親身接觸了很多包括國會議員、地方要員在內的為留學生提供幫助的日本友人。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最使我感動的卻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主婦:G太太。
我能認識G太太,是因為她為中國留學生學友會提供經濟援助,月月定期把錢匯給學友會,數年來,幾乎從未間斷過。
為留學生提供經濟援助或獎學金的企業和團體很多,但個人很少。像G太太這樣為不特定者提供經濟援助的人就更少了,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如何用了她提供的錢。
在一般人的眼中,日本人是斤斤計較的,是小氣的。定期為留學生提供經濟援助,或許是因為他富得流油了,以此獲取一些成就感;或許是想用此來買名,撈取政治資本;或許他是中小企業的老板,想借此來擴大自身企業的知名度,或以此吸引留學生;或許是因為他或他的家人在二戰中有愧于中國人,想借此舉來做一些補償。
開始我也是這么想G太太的,但當我認識了她之后,我發現我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她只是一個靠她丈夫養老金生活、一個極為普通的日本老太太。
眾所周知,日本的養老金并不充裕,特別是像他們這個年紀。更何況他們還有兒女。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這樣做?我渴望得到答案。G太太時常參加學友會舉辦的日中友好交流活動,我總是借機拐彎抹角地詢問她,試圖找到答案。但她總是以日本人特有的含蓄和微笑避開這一問題。
和大多數從事中日友好交流的日本友人不同,G太太從不邀請留學生去她家做客。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我去了她的家。
那是位于D城郊區的一處山區小宅,盡管風景不錯,但房屋十分老舊。墻上掛著自做的柿子餅,廚房一個大水缸里腌著很多咸菜,院子里有一口搖水井,架子上的油漆已經剝落,長了不少銹。
我們到她家的時候,她剛從地里回來。她丈夫還在地里干活。她對我們說,他們家有一小塊山地,種了些水果和蔬菜。他們惟一的額外收入來源就是這小塊山地。
她說,有一次她去留學生會館,看到一個留學生在用大茶杯煮方便面吃。當時就想,要是他媽媽知道他在日本連買鍋的錢都沒有,她媽媽該有多傷心啊。
這是我所知道的與她為留學生提供經濟援助最為接近的話題。
去了她家后我總是很不安,覺得學友會不該要她的錢,因為她的生活不算富裕,甚至還可以說是清貧。我們也曾經勸說過她,說留學生現在比以前好過多了,打工也很容易。但她還是那樣以笑避之。
學友會的干部們都很感激她,我們尊稱她為“老太太”。“老太太”的錢大家都非常珍惜,我們大都將它用于最為需要的時候,如給受車禍的同學作為生活補貼等。
記得是1998年春夏之交的季節,學友會連續數月沒有收到G太太的匯款,我多次打電話去她家也未能與她聯系上(她家里沒有裝日本很普及的那種能留言的電話)。大家都很著急,我給她寫了一封信,詢問她是否發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過了一段時間,我收到了她的回信。她說一次在干農活時腿摔斷了,住了3個月的院。她說,因為她自己不小心,使留學生操心費神了,實在對不起。
G太太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為中國留學生提供真誠幫助的日本友人。G
海外星云 200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