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各國的皇親國戚和社會名流,也許這是件大好事,但對于假冒攀附皇室的人來說,卻絕對是壞消息。
開列全球皇室分散于各地后裔的《哥達年鑒》在“失蹤”50多年之后,首次在英國印刷。它把每個皇室家庭,包括曾為皇室的,其男子男孫的后裔順藤摸瓜統統開列出來,上榜者多達7000人。
1793年《哥達年鑒》首次出版時,源用了德東哥達公國的名字,取名《哥達年鑒》,問世后不久,它便成為歐洲王子和公主婚配最權威的參考標準。
負責出版的帕斯斯家族,其后每年出版一次,直到1944年,由于各種原因,出版停止了。
柏林圍墻推倒之后,帕斯斯家族把頭銜售給一名研究學者及肯納迪,此二人都30來歲,肯納迪曾競選保守黨議員,是肯特家族米扎爾王子的私人秘書。
幾十年來,歐洲有些皇室家族成員被分隔,要查清楚并列明人脈關系有一定的難度,但出版者表示,他們已“排除萬難”,集齊所有名單。
阿拉伯國家前國王萊卡有個叔叔下落不明,連做女兒的在內,每個人都以為他于1938年已去世,但出版年鑒者居然有能力查明真相,發現他活至1988年才去世。
不過,該年鑒的權威性已大不如前,舊鑒的“功力”卻有例為證:在1913年漢諾威的王子奧吉斯特迎娶普魯西亞公主維多利亞的婚禮上,一首特別的華爾茲奏起,只有在《哥達年鑒》第一部分榜上有名者(屬皇族之列或以上),才允許聞曲起舞,名列于年鑒第二部分者,則只有旁觀的份兒,其嚴格等級分別,在此一覽無余。G
(鄧 濤)
海外星云 200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