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宇

你知道嗎?寶寶的聽力比成人要靈敏許多,他一出生就能分辨上百種不同的聲音,在他的視力還在發展的時候,寶寶主要是靠聲音來了解世界的,就連尋找爸爸媽媽也是靠聽的,所以,如果用成人的習慣來讓寶寶聽,對他來說未免太鬧了一點,那么,讓我們一起來——
在媽媽的肚子里,寶寶就“豎起”他的小耳朵來聽這個世界了,所以,他對媽媽的聲音會特別熟悉,在他的胎兒期常常和他交談的人也容易得到寶寶的好感。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聲音通過水再傳出來,寶寶會流露出明顯的親切感。如果為寶寶播放他在媽媽肚子里經常聽的樂曲,寶寶也會特別陶醉。這些知識會讓你明白寶寶的聽力早就發育完全了。所以,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稍作觀察就可以發現。
寶寶聽得見嗎?
從出生到3個月的寶寶,對身后突然發出的細小聲響會有些微的反應,比如驚動或眨眼。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身后拍手或晃動鈴鼓,這樣的聲音已經足夠讓寶寶聽到了,多試幾次觀察寶寶的反應。切記,太大聲會嚇著寶寶的,一定要控制好測試的音量喲!
3到6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輕輕地晃動他的腦袋了,你可以叫他或是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看看他的頭是否會轉向你或他的目光是否會“追”過來。
6到10個月的寶寶,聽見熟悉的聲音或聽見你叫他已經會有明顯的回應了,開心的話他會沖你笑并且咿咿呀呀地與你交流。
10到15個月,寶寶已經了解別的聲音和說話的不同了,他會學大人說話,而且會模仿各種聲音。這時你與他說話會得到較為清晰的交流。
不過,對寶寶進行測試應該在他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最好是在游戲時間,一邊玩一邊觀察,千萬別嚇著寶寶。每個寶寶的發展也是不同的,尤其是月齡較小的寶寶,有的不會立刻反應,不妨多試幾次。如果發現寶寶對聲音真的沒有反應,就要請五官科的醫生來檢查了。
聽聽這個世界
絕大多數的寶寶生下來就有一副好聽力,爸爸媽媽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好好地對寶寶進行“刺激”,與他溝通,促進他的視覺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不過,寶寶就像一個“外星人”,他的需求是無法用語言來告訴你的。新手爸媽難免手足無措。下面教你幾招。
嘮嘮叨叨我喜歡
有沒有發現,許多媽媽都很嘮叨,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媽媽的嘮叨似乎是難以忍受的,但對寶寶來說媽媽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讓他覺得安全、親切,而且也可以讓寶寶從中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更好地認識事物。
那么,說什么呢?對寶寶來說,什么都是新鮮的。幫寶寶包尿布時,你可以與他談談尿布和他的小屁屁;抱他到處閑逛時,可以談論身邊所有見到的東西;當然講故事就最好準備一本合適寶寶的故事書,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讀給他聽,一再重復也沒有關系。家中的一切、你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都可以一一描述給寶寶聽哩,“你看唷,切菜是這么切的。”“你知道嗎?這件玩具是爸爸買的。”總之,就像和親朋好友閑話家常一樣。
小提示:語調盡量輕松和緩,可以突出聲音的高低,加上豐富的表情。不要怕太過夸張,對于寶寶來說,生動的對話才有吸引力!
音樂時間到了
俗話說,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關于音樂的益智功能也有許多的報道,不過,給寶寶聽的音樂其實是沒有太多規定的,只要寶寶不討厭就可以了。選一張CD,與寶寶一起聽吧。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最好能向寶寶介紹一下,這是什么樂器、是誰的作品、有什么故事,雖然許多內容寶寶一時聽不明白,但從媽媽的表情、語氣里他可以獲取許多的信息。一般地說,古典音樂寶寶都是不討厭的,流行音樂也可以讓寶寶聽一聽,注意觀察他的表情,看他有什么反應,你會發現寶寶也有明顯的傾聽傾向呢。
還應該讓寶寶聽聽各種聲音。例如:水聲、汽車發動的聲音、車喇叭聲、敲門聲、電話鈴聲,凡是明顯的聲音,都可以告訴寶寶它的名稱,這樣對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寶寶就是由這些聲音開始認識周圍的環境的,多與他交流,寶寶會更好地掌握聲音與事物的聯系,有助于認識能力的提高。
小提示:音量要適中。盡量不要正對著寶寶的耳朵,轉換音樂或是聲音時要提醒寶寶,并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有個人的喜好,一旦發現寶寶害怕或是厭煩,請停止。
爸爸媽媽的小實驗
開大音量
為了更好地體會寶寶聽見的聲音世界,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將電視機或音響的音量開大,關上房門試一試那種吵鬧的感覺,你會發現這種感覺真是不愉快,下一次,就不要大聲地對寶寶說話了。
躺下來聽一聽
找一個清閑的下午,躺在寶寶的身邊,好好聽一聽,你會發現許多平時忽略的細節。原來寶寶可以聽見這么多的聲音,那么,告訴寶寶它們的名稱吧,“這是貓咪在叫。”“這是洗衣機在工作。”你會發現,寶寶真的很好奇呢。
(圖/孟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