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留民
科學家們認為:嬰兒出生時擁有一種叫做“完美音調”的辨音能力。這是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心理學家提出來的新理論。
心理學家們認為,正是嬰兒具有識別完美音調(或者叫絕對音調),也就是識別音符的能力,幫助了他們在后天學會說話。一旦學說話的過程完成之后,嬰兒的完美音調系統就消失了,除非學習一種樂器,或者學習語調表意很強的語言來刻意培養這種能力。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給成年人和8個月大的嬰兒播放長段的音樂。他們發現,如果在實驗中稍微改變相關音符的順序,成年人不會察覺,但嬰兒能夠發現個中的區別。
該研究小組的珍妮·扎弗蘭教授及其同事在實驗中發現,在把一節樂曲重復播放幾遍之后,他們再給嬰兒播放音符序列稍有變化的樂曲,嬰兒就能識別兩者的不同,并表現出對新序列音樂全神貫注。這就是說,嬰兒能準確辨別出兩個序列不同的樂段。
大多數人在后來失去了這種能力,扎弗蘭教授推測說:“我猜這大概是因為這種能力不太有用吧。因此,除非此人在今后成為音樂家,有必要學會記住音符,或者學會類似越南語和漢語等語言,否則這種能力會消失。對嬰兒的完美音調系統來說,要么在后天使用它,要么這種能力在童年時期就會消失。”
已有很多研究文獻顯示,從小就學習樂器的人都有更能識別絕對音調的能力,盲人識別絕對音調的能力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