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武器愛好者都知道“曼利夏”這個名字,但很少有人能把他和一種優雅的全包槍托、旋轉后拉式槍機以及彈倉聯系起來。事實上,曼利夏在輕武器上的研制成就毫不遜色于保羅·毛瑟和約翰·勃朗寧。
曼利夏1848年出生于德國美因茨,但是他的大部分工程教育都是在奧地利接受的,因此他基本上把奧地利當作了自己的國家。在那里,他研制出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重要武器,獲得了許多榮譽。
曼利夏是一位令人難以置信的多產發明家,他設計的一些機構比其他人的都要耐用,并且適用范圍很廣。毫無疑問,最有影響的是他設計的旋轉后拉式槍機,特別是19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彈夾供彈機構。這種供彈機構于1886年最先被奧地利采用,裝在曼利夏設計的直拉式槍機
機構中,這便是M86步槍。其供彈方式是,首先把槍彈裝在金屬彈夾中,然后把彈夾一起推進彈倉,利用彈倉里面彈簧的壓力固定彈夾的位置,槍機運動時,彈被一發一發地推出彈倉,當最后一發彈被推出彈倉后,空彈夾從彈倉底部的孔中掉出來,為下一次供彈作好準備。
奧地利曼利夏M1895步槍閉鎖機構,在槍機開始向后運動時,強制機頭回轉90°,使機頭的閉鎖凸筍與機匣的閉鎖支撐面脫開而開鎖。這種機構的各種動作相當可靠,在奧地利政府的初次測試中,在沒有任何潤滑的情況下射擊了50000發槍彈,其中,射擊到13000發時拉殼鉤出現了一次故障,射擊到37000發時,有一根彈簧和兩根扳機簧被拉斷。
在奧地利率先采用曼利夏的彈夾/彈倉式機構的同時,其他一些國家的輕武器設計方案中也出現了彈夾/彈倉式機構,其中包括法國曼利夏-伯赫提耶式、荷蘭M1895、意大利91式和羅馬尼亞1893式步槍。此外,這種機構也廣泛用于各種運動步槍。
除了這種集適用性和可靠性于一身的彈倉外,曼利夏還是早期的旋轉彈倉的設計者。這種旋轉彈倉在后來的許多優秀槍械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有希臘曼利夏-舍恩諾厄M1903和最近頗受眾多武器愛好者喜歡的10/22魯格自動裝填步槍。
1893年曼利夏開始步入自動手槍的設計。1894年他在自己設計的自動手槍中采用了“槍管前沖式”機構。有趣的是,曼利夏在手槍中沒有采用他的彈夾機構,而是采用了彈倉。這種機構要求通過可移動的彈夾把槍彈送進彈倉。
1896年,斯太爾公司(曼利夏設計的大多數槍都在該公司生產)第一次生產出曼利夏的槍機后坐式手槍,即M1896Ⅰ型手槍,1903年經過一些細微的改動后,推出M1896Ⅱ型手槍,此槍應用較廣。
曼利夏在1900年還設計了一種更加復雜的自動手槍,經過細微的改動后,又生產出了1901式、1902式和1905式等幾種變型槍。盡管這種槍沒有被奧地利軍方看好,卻在奧地利帝國官員中大受歡迎。
1904年,奧地利國王弗朗茲·約瑟夫封曼利夏為爵士,同年曼利夏去世。曼利夏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留給后人許多經典的輕武器和精致實用的運動步槍。◆
蔣遠清龔慧編譯
(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