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玫

當年姜育恒剛出名的時候,因為歌聲滄桑、形象憂郁而被媒體稱作“孤獨王子”,到90年代末期,姜育恒似乎從歌壇消失了。
2001年的早春,姜育恒出現在上海,他帶來了自己的新專輯,這是他這幾年休息之后的作品,而在休息的這三年里,姜育恒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他陪著女兒度過了第一反抗期,“我女兒真的很乖!”說這句話的時候姜育恒笑著瞇起了眼睛,那種滿足與驕傲讓人羨慕,他已經由當年的“孤獨王子”變成今日的快樂老爸了。
這個女兒得來不易
姜育恒是韓國華僑,從小在貧困的生活中長大。小時候,A型血的他十分頑皮。18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的性格開始變得內向。25歲那年,姜育恒一個人去到臺灣謀生,姐姐早就出嫁了,無力照顧兩個兄弟。哥哥的境況也不好,兄弟二人只能各自為政。為了生活,姜育恒干過各種工作,直到遇上臺灣著名的主持人張小燕,介紹他去唱片公司面試,他的生活才有轉機。
在臺灣,姜育恒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兩人由相愛到結婚前后經歷了近二十年,感情一直十分穩定,但兩人一直為生育的問題困擾。談起此事,姜育恒長長地舒了口氣:“我的女兒屬豬,6歲了,今年9月上小學。這個孩子來得不容易呀!我和我的太太都很喜歡小孩子,一直想生一個,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有消息,去醫院檢查,也看不出什么毛病,到后來,我們只好借助神佛,聽說哪里的香火靈驗,總是一定要去試一試的,到最后也不知道是香火靈驗,還是到了時候,近中年時,我們才有了孩子。所以,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像得了一個寶似的。”
中年得女,姜氏夫婦真是欣喜若狂,自然寵愛有加,不過,對女兒的教育,似乎也沒有放松。
奶爸和女兒平等相處
太太一懷孕,姜育恒就特別留心觀察朋友的孩子和朋友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父母的。一次,他去一個新加坡的朋友家里玩,正好看見朋友五歲的兒子在與水管修理工對話,那孩子說:“我可以看一下你的工具嗎?”經過工人的同意后,他取了一件蹲在地上研究起來。姜育恒很受觸動,這個小家伙竟能像成人一樣地進行社交活動呢。
經過與朋友的討論,他發現這與平時的家教有關,朋友從小就用平等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從不遷就,也不給他太多特權,小孩子好像也喜歡這樣。
女兒出生后姜育恒也決定像對朋友一樣地來對待她,跟她說話不用“吃飯飯”、“上街街”這樣的語言,跟太太怎么說話,跟女兒也怎么說話。
不過,在女兒的嬰兒期,姜育恒還是很忙的,又要唱歌,又要照顧生意,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后來,東南亞金融風暴影響了姜育恒的生意,他索性停下了所有的事情,專心回家教育女兒。
那時,女兒快3歲了,正是獨立人格快速發展的時候,為了女兒,姜育恒做起了標準的住家男人。說起過去的這3年,姜育恒覺得很值。
“小孩子在3歲以前,只是一些瑣碎的事情,照顧她的吃、喝、拉、撒、睡,后來學走路了,多一些安全的問題,還要教她說說話,這些她媽媽都對付得了。但到了三歲左右,她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就不能不注意與她相處的方式了。在家里我大多數時間在看書,我覺得這是給孩子做個榜樣。如果大人在家無所事事,或者看電視、打牌,孩子會看樣學樣,讓她對學習怎么提得起興趣呢?隔三差五的我會去書店,自然把她也帶上,我會在兒童書的區域里挑一片范圍出來,讓她自己看,并且挑選,每次允許她買一本,等我買完了書,就來替她付錢。”
“如果她挑了一本特別貴的呢?”記者忍不住問。
“在規定范圍里的再貴也給她買。大人說的話要算數,以后才有威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嘛。”說著姜育恒又笑著補充,“當然,事先我已經看好了,沒有特別貴的書或不必要的書才會讓她去挑的,不然,劃定范圍干嗎?孩子再聰明也是孩子,大人應該不會輸的,如果自己被自己的規定給捆住了,那也只有認了。”
許是爸爸比較有信用,所以,女兒和爸爸特別親。姜育恒還很喜歡串門子,沒事就帶上女兒去朋友家做客,大人歸大人聊天,小孩歸小孩游戲,從不干涉,即使打起來了,也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不過事先會對孩子們講好規則,如果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就沒收引起爭端的玩具或是分別關進其他房間,游戲時間結束。
“我打過她兩次”
不過,孩子也有淘氣的時候。尤其是女兒與媽媽之間一直會鬧點小別扭。姜太太為人比較老實,對這個好不容易生下來的女兒又特別寵。小家伙自然會察言觀色,看出媽媽比爸爸“好欺負”,所以經常喜歡和媽媽抬杠。媽媽不太善于言辭,說話總是會露出破綻,小家伙便捉住不放,糾纏到底。這一點姜育恒是不允許的,隨著女兒的成長,知識面自然會越來越寬,如果以此來要挾媽媽,在言語上對媽媽不尊重,發展下去會怎樣呢?所以,這在姜家是要被制止的。“這樣的錯誤你已經犯了五次,再犯兩次爸爸就要打了!”等到真的湊足了次數,姜育恒抓過女兒狠狠地打了一頓。太太心疼,也只能在一邊陪著掉眼淚。
小家伙曾經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不好好吃飯。今天吃面,她鬧著要喝粥,真的喝粥了又要吃餃子。這是大多數孩子都有的小毛病。姜育恒可不買她的帳。今天只有面條,不吃就別吃。媽媽原則性不強,女兒就跟她鬧,次數積累多了,又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出生到現在就打了這兩次,足夠她留下深刻印象了。“才打完她,臉上都是眼淚,喊她‘姜汶婷,她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不過,從此對她講道理也認真聽了,因為她知道,爸爸是說一不二的。”
在姜家,媽媽最容易被“欺負”。“我老婆空頭支票開得太多,無法兌現,會被女兒‘指責,這一點我也經常提醒我太太,別看孩子只有五、六歲,跟她說話也不能信口開河,孩子在進步,大人也得跟著進步,不然樹立威信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父母在孩子心中沒有了威信,教導她談何容易。”
雖然打過孩子兩次,但姜育恒并不贊同這種激烈的教育方式。“我打她,只是營造一種權威的氣氛,讓她害怕。小孩子不懂事,難免會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打一次,讓她害怕,以后心里會有一點畏懼,打多了她反而不怕了,所以這種方法要慎用。我最反對大人因為自己生氣而責打孩子,這種方式像在欺負弱小者,容易讓孩子產生對抗情緒。打她,因為她錯了,而不是爸爸生氣了。而且我認為父母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回家就忘掉外面的不快。小孩子很敏感,看見父母不高興,總會以為是自己犯了什么錯。”

父女合作來唱歌
為了女兒,姜育恒也算花了不少的心思,女兒對他,也十分親近,最讓他欣慰的是,女兒還遺傳了他的音樂天賦。在姜育恒的新專輯里有一首叫《第五次戀愛》的歌,前奏部分里有一段可愛的童聲演唱,就是姜汶婷的杰作。
“我一直希望能與女兒合作一首歌,這次只是試一試。真正打算合唱的歌曲我正在創作中。是一種對話的方式:女兒唱一段,唱唱自己的爸爸,爸爸唱一段,唱唱自己的女兒。既是為了我們這一份父女的緣分,也可以與所有的爸爸和女兒來共鳴。”
不過,姜育恒并沒有專門為孩子聘請教授來指導,“小孩子首先是啟蒙和培養興趣。我給她找了一家有音樂課程的幼稚園。學了一陣子,見她十分有興趣,就給她買了一臺鋼琴,學校里有基礎班,上完后回來練習會方便一些。不過,我們從不嚴格規定她的練琴時間,隨她高興。喜歡的東西自己會鉆研。我學吉他、唱歌,從來沒有人逼。小時候家里窮,吃飽就不錯了。現在我已經為她買了鋼琴,剩下的路她應該自己走。最近,女兒又迷上了繪畫,我就為她找了一個學美術的高中生來當家教,條件提供到這樣其實就夠了,花再多的錢買不來孩子的自覺,還是靠興趣。以前我們家有句話,叫‘富不及三代,我的理解是家里提供的條件太好了對子女沒什么好處,不利于成人。”
臺灣的學生也有很重的課業負擔,到時候姜育恒會怎樣對待呢?
“學習成績我不會去管她。我就是在社會這所學校成長起來的,學做人可能更重要。即使她長大了沒有成名成家,可是健康、快樂,有什么不好?我希望我的女兒將來能受人尊重,這就夠了。”
說完,姜育恒便大步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