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風 袁浩龍 客小翔
一、痱子
好發于肥胖嬰幼兒,多為細小透明狀密集的小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在寶寶面部、頸項、胸部、四肢屈曲的皮膚皺折處較多,癢而且有灼熱感,若出汗多時可感覺劇痛。繼發感染時會出現膿痱子,皮膚有針帽大小淺表性紅疹,如果不及時處理,可形成癤腫。
對策:
1.居住處要注意通風,小兒穿的衣服要寬松、舒適,常洗澡、勤換衣,保持皮膚及衣褲的干燥。
2.多食綠豆湯、金銀花露,既有治療作用,也有預防痱子的效果。
二、癤腫
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深毛囊及周圍炎,夏季小兒多見,好發于頭部、臀部或軀干部,皮膚有高出皮面圓形、黃豆大小結癤,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頂端化膿呈黃色,可發熱、全身不適,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細菌亦易進入血液,形成敗血癥。
對策:
1.保持清潔衛生,平時加強鍛煉,增加小兒抵抗力,及時治療各種瘙癢性皮膚病或慢性病。
2.剛發生時,可用三圣散、金黃散、10%硫磺魚石脂軟膏等外敷,促進其吸收好轉。
3.如已形成膿腫,應切開排膿,但不能擠壓,以免引起膿毒血癥。
三、膿皰瘡
是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皮膚感染化膿,多見于夏秋季節,小孩可先有痱子,濕疹等,頭面部、軀干、四肢多見,有成群分布黃豆大小的膿瘡,周圍有紅暈,皰壁薄而易破,小兒用手抓破后可看到糜爛面,干燥后可形成薄痂,有一定的傳染性。
對策:
1.一旦患病應避免與別人接觸。
2.皮膚破損處應保持清潔,不要用手或毛巾等摩擦,以防擴散。
3.在有水皰或膿皰時,可用5%-10%硫磺爐甘石洗劑外擦,盡量保持干燥,使皮疹結痂,防止擴大傳染。
四、新生兒剝脫性皮炎
又稱新生兒膿瘡皰,也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膚有彌漫性水腫紅斑、水皰,如果表皮剝脫,可見像燙傷樣暴露面,并有全身中毒癥,可出現發熱、不肯吃東西、不哭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對策:
1.一旦診斷明確,應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療,越早越好。
2.外用藥以抗生素為主,常用的如新霉素軟膏,紅霉素軟膏等。外用藥的濃度應比常用濃度低,以防吸收過量而引起中毒。
3.皮膚保持干燥,并注意全身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4.保持一定的室溫,預防過熱或受涼。
5.患有化膿性皮膚病的家屬不能接近患兒?;純旱囊路?、被單、棉被等要及時消毒,保持清潔衛生。
五、日曬傷
日曬傷又稱日光性皮炎,顧名思義,日曬傷由于紫外線過度照射后,人體局部皮膚發生光毒性反應。此病多發生于夏季,兒童的皮膚嬌嫩,裸露部位的皮膚更容易罹病。
對策:
1.嬰幼兒在夏季日光照射時間宜短,每次大約15分鐘-20分鐘。陽光照射部位最好是臀部。
2.對于面部有濕疹的孩子應避免太陽光照射面部,因為這類孩子皮膚敏感,生濕疹的皮膚光穿透力更強。當這類孩子面部皮膚發紅時,即可能發生照射紅斑,而孩子本身有濕疹,家長不易發覺,忽視了日曬的傷害。
3.有些學齡兒童夏季在露天游泳池游泳要特別注意,因為氣溫高,水溫較涼,孩子玩耍嬉戲時間一般較長,不知不覺中發生日曬傷,家長應及時提醒孩子。
六、疥瘡
疥瘡俗稱“癩疥瘡”,是由于疥螨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層內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疥螨鉆入皮膚后,是一種機械性刺激,而且死亡的疥螨和疥螨的卵糞也會引起皮膚的變態反應,使皮膚發生丘疹、水皰或膿皰,同時會有奇癢感。疥螨喜歡侵犯小兒皮膚細嫩的部位,如指縫、手腕、肘窩、腋窩、乳暈、乳頭下、外陰、腹股溝等處。
對策:
1.小兒得了疥瘡后,應立即進行隔離治療。此外,同一班級的患兒也要同時接受治療,以便徹底消滅傳染源。
2.在患兒未痊愈之前,最好不要與外界接觸?;純捍┻^的衣服、用過的被褥等物品都必須進行煮沸消毒,或者在陽光下曝曬,也可用熨斗燙而達到殺滅疥螨的目的。
3.先用熱水、肥皂(最好用硫磺香皂)給患兒洗滌,擦干皮膚后全身涂抹疥瘡藥膏,丘疹、水皰處也要涂到。每天早晚各涂一次,連用3~4天。用藥期間不要給患兒洗澡。
七、沙土皮炎
沙土皮炎醫學上稱之為“摩擦性苔癬樣疹”,為學齡前兒童容易患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皮膚損害為出現淡紅色、針頭至粟粒大小的丘疹,分散或密集分布,可呈輕度苔癬樣,不出現水皰和滲出液。皮疹對稱,好發于小兒手指背、手腕和前臂,小兒感到瘙癢。
發生皮炎前,孩子往往在草地上、沙土上或地毯和羊毛毯上做過爬行游戲或挖沙子、玩積木。另外,用肥皂水或洗衣粉吹泡泡,使手背、手腕部位的皮膚受摩擦刺激,或對其中某些物質發生過敏反應及日光照射等因素,也與本病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對策:
1.在兒童游玩的場所,讓孩子盡可能遠離不良刺激。
2.發生皮炎后,如瘙癢嚴重可口服撲爾敏、賽庚啶等抗組織胺藥,外用爐甘石洗劑等藥物治療,大多數患兒均可在半月內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