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群

女兒3歲開始學鋼琴,至今已有兩年了。常有朋友看到女兒彈琴時陶醉而愉快的樣子好奇地問我:你的女兒怎么會那么喜歡彈鋼琴呢?我的體會是:讓她玩玩樂樂學鋼琴。因為幼兒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是以玩耍、游戲為主,寓學于玩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學鋼琴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學鋼琴的主觀能動性,觸類旁通,又能訓練左右腦的平衡。
學琴之初,女兒的興致很高,每天回來,總是興奮地爬上琴凳,迫不及待地敲起琴鍵。還給我這個缺乏音樂細胞的媽媽上課:這是小鳥叫(高音區),這是老虎叫(低音區)。儼然是小老師模樣。
不久女兒讀五線譜時遇到了困難,一顆顆小蝌蚪在五根線上“游來游去”,她可真有點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了,但識譜又是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于是,我就開始用以下的辦法幫助她認識五線譜:
“小動物爬樓梯”法學五線譜
工具:可用水筆書寫的白板,圓形吸鐵石數顆
方法:在白板上畫上五線譜線條做樓梯,用各種顏色的圓形吸鐵石充作各類小動物。讓孩子拿著“小動物”聽琴音,然后找五線譜位置。也可以大人先走好位置再讓她說出發音。容易混淆的音則叫孩子拿著吸鐵石從必須記住的某個位置慢慢一格格爬樓梯,以加強記憶。這個游戲對于初學五線譜的幼兒增強認譜的感性認識作用是挺大的。
撲克牌法識五線譜
工具:紙牌大小質地較硬的紙,畫上孩子學到的五線譜音符
方法:先認識五線譜紙牌,認譜熟練以后再用比高低位置的辦法決定勝負。這種方對幼兒鞏固五線譜的認識及相關位置,增強幼兒聯想能力從而更熟練地識譜頗有成效。
女兒識譜能力強了,彈琴的韌性卻差了。嫌坐的時間長,手指疼,能少彈就少彈,即使受到“武力”威脅也哭哭啼啼卻心不在焉地上琴。我愁容滿懷卻想不出個好辦法。終于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覺得特別累,然而彈琴課也是不能拉下的,情急之中我想起她平時最喜歡小熊。我一邊躺在沙發上,一邊就說:小熊媽媽累了要睡覺,如果小熊彈5遍曲子給她聽呢,她就會醒的,想不到她爽快地對我說:小熊媽媽快睡吧,我彈好叫你。我怕她彈錯,偷偷地在后面看她練,想不到她全神貫注地一遍又一遍直至5遍,又快又好,接著她又主動讓我扮小兔媽媽,山羊媽媽,她練完琴叫醒我。我當然也樂于配合做各種小動物的媽媽,醒的時候少不了伸一伸懶腰,再“心安理得”地接著睡。真是一舉兩得,既讓女兒練好了琴,我也著實地休息了一回。
嘗到用游戲陪練琴的好處,我就開始琢磨用各種游戲法激發她彈琴的興趣了。
邊彈琴邊“開車”
女兒彈“貝爾”的時候,覺得有點難度,又有些枯燥,正想打退堂鼓,我看著譜子上的數字,靈機一動,說:“今天我們去乘車好嗎?”她眼睛一亮,精神也來了:“我們今天就乘66路車(‘貝爾66條),不過這回你來做司機,一邊彈一邊開車。”聽我這一說,她可來勁了。說著“媽媽你要坐穩噢”便認認真真地彈了起來,誰知彈著彈著,彈錯了音,她不好意思地停了下來,我馬上說:“哎呦,車子怎么翻到水溝里去了,快點起來,沿著大路繼續開。”稍做指點,她則一邊大笑,一邊又彈開了。彈完一遍,她還意猶未盡地說:“媽媽,再開一次吧。”
“去小動物家做客”
為了達到規定的練習次數,就用我們去各種小動物的家里,帶它們一起到公園去玩來逗女兒。彈錯表示把小動物丟了,還得去它家請一次(再彈一遍)。
和幼兒課程相聯系
請孩子在一些小紙片上寫數字或英文字母或喜歡的圖畫代表獎品暫由我保管,每彈好一遍,可獲一張。數次以后我又在紙上寫一些幼兒園新學的生字,須說出后才能得獎品(當然一般都給她),這樣既達到了彈琴的次數也幫助了她鞏固認識生字。
講故事讓曲子形象化起來
編一個故事,把孩子熟悉的事物同歌曲聯系起來,讓曲子生動起來。遇到有曲目的歌曲,可以根據情景編一段故事,甚至可以在她一邊彈的時候,一邊講故事。既幫助她理解歌曲表達的意思,又培養她在非安靜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
年輕媽媽不妨多找些符合孩子天性的辦法,讓孩子覺得彈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