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笑

如今,上海不少大型綜合醫院相繼開設了心理咨詢門診,使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浮出了水面。
以前來醫院心理門診就診的大多是較單一的多動、發育落后等病癥,近年來則轉變為表現更多樣化的情緒問題、學習問題和行為問題等。
一般來就診的孩子中,男孩較女孩多,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1.5:1。
各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學齡前兒童5%,小學35%,中學60%。
根據我們的統計,造成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升學后不適應
◇考試前緊張
◇家庭因素,尤其是以父母關系不和、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不恰當為多見
◇生理性因素
一般認為: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除了自身的生理疾病因素外,心理、環境的因素也至關重要。85%的孩子發病是在上學以后,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病因起源于幼兒時期??梢?,家庭的學前教育態度和方式,對預防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意義深遠。
在心理門診中,兒童心理行為的主要問題是情緒問題和學習問題。
情緒問題占了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40%左右,主要表現為:
1. 焦慮狀態或焦慮障礙占15%,其中恐怖性焦慮占4%。如有個11歲的女孩在課堂上出現無明顯誘因的胸悶、 氣促、大口喘氣,每次發作時間30~60分鐘后自行緩解,但在課堂以外從未發作過,心電圖等內科檢查正常,三年級前學習尚好,以后逐漸下降。
2. 抑郁狀態或抑郁癥占19%。表現為情緒消極,興趣下降,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
3. 強迫性障礙占6%。表現為反復重復某一動作或反復出現某一思維,如反復洗手、書包整理后反復檢查、關門后不放心反復檢查等。
4. 其他形式的情緒障礙如癔病發作等。
學習問題占了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40%左右,主要表現為:
1. 適應性障礙占3%。尤其是從小學升學進入中學,或由于種種原因中途轉學的兒童,常表現為情緒低落、不愿上學,往往在家休息后能好轉。
2. 多動性障礙占14%。表現為多動、注意不集中、學習困難、情緒沖動等。
3. 內驅力不足占13%。表現為做事內動力不足,但又無明顯情緒或行為問題,學習不主動或無興趣。
4. 學習困難占10%。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或各門科目學習成績不平衡等。
在心理門診中還可以經常碰到這樣的孩子:
一般性心理行為問題(如膽小、咬指甲、交叉擦腿);
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游等);
品行障礙(如對立違拗、偷竊、逃學等);
青春期心理問題(如過分關注自己的言行、社會交往問題等);
感覺異常;
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孤獨癥等等。
醫生提醒家長:
當發現孩子有以下一些行為或情緒異常時,應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咨詢、檢查和治療:
☆ 飲食量過多或過少;
☆ 反復出現某一行為(如眨眼、聳肩、洗手、關門等);
☆ 好動且注意力不集中并影響到學習成績;
☆ 情緒低落或容易緊張,不愿入學(或入幼兒園);
☆ 做事沒有興趣;
☆ 入睡困難或有夜驚夢游等;
☆ 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
☆ 害怕去公共場所;
☆ 經常地不能控制地大發脾氣、摔東西等。 (作者系上海市新華醫院兒保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