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多少個時代過去了,生命本來是光榮的歷程,卻變成了一場可怕的經歷,這一切之所以發生,是因為迄今為止人的生存完全被恐怖所籠罩。”(房龍,1940)
如今,恐怖活動再一次得逞。它讓全球商業中心之一的曼哈頓殘垣斷壁,讓成百上千的商界精英無辜喪生。美國總統布什說:“我說過這是21世紀美國遭遇的第一場戰爭,看過現場之后,我更確定我沒有說錯。”
在美國遭到恐怖分子襲擊事件發生之后,全世界都對恐怖主義進行了譴責。這種態度不僅代表了人類共有的道德水平,而且它本身就是維護人類尊嚴的一種力量。有評論家指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廈所象征的是人類自愿合作的力量,在這里,出現最多的詞匯是合約、合同、談判、交易,而不是征服、暴力和強制。人們通過合作和自愿交換,使得哪怕是再小的國家也可以平等地與最強大的國家進行貿易,使得根本互不相識、也永遠不可能見面的人,甚至可能是由于種種原因而互相仇恨敵對的人,能夠在一個市場體系中互相合作,在不知不覺中造福于對方。
以自愿交換為基礎的人類合作秩序,這是文明的基石,是面對即使再大的野蠻和邪惡也不能退讓的底線。正如江澤民主席在和布什總統通電話時所說:“這次襲擊事件不僅給美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是對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真誠愿望的挑戰。”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指出:“兇手的目標是紐約和華盛頓,他們卻打中了全世界所有的人。在受害者中有來自亞洲、澳大利亞和歐洲的人,其中很多德國人,來自非洲和美洲的人。襲擊的目標瞄準了整個人類社會。”( 根據美國在線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19日發布的最新消息,在世貿中心死亡的外國人多于美國人)恐怖分子要打擊的不僅是美國,更進一步是要混亂文明世界的基本秩序,他們希望的是一個越亂越好、越沒有秩序和制約越好的世界,他們要的就是“亂中取勝”。
在這樣的背景下,文明社會更加需要理智的團結。與以往那種“分散的文明”相比,當今世界更像是一種互相聯系的全球秩序。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在逐步卷入并且成為更大的全球變化和全球流動的一部分。由于跨國犯罪、毒品、恐怖活動、種族分離主義的影響,我們發現,目前對于國家安全的威脅正變得更加分散,恐怖主義本身已經全球化了、網絡化了。而且這種威脅也不能僅僅通過軍事手段或僅僅依靠單個國家的手段來解決,而是需要一種全球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來應對。以此次事件為例,這些恐怖分子,在母國時就有犯罪前科,卻混入了美國。他們在美國自由自在地旅行,沒有任何證明,直接走進佛羅里達州的航空飛行學校學習駕駛飛機的技術。如果國際間能夠多一些在打擊犯罪方面的協調和合作的話,美國人的腦子里至少也會多一根弦。
反恐怖行動需要國際合作,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收效甚微,但各國政府在反恐怖行動的主要原則上已漸趨一致,主要包括:確認所有的恐怖主義行為都是無法容忍的犯罪行為,無論其動機如何,都要受到嚴懲; 對恐怖分子的勒索和威脅決不妥協和讓步,以避免更多的恐怖主義行為發生;在打擊恐怖主義行動中,與主權國家政府接近并保持密切聯系,最大限度地提供情報和技術支持;以加強國際合作作為反恐怖行動的重要基礎,建立并尋求一切加強反恐怖力量的國際間合作的途徑。
隨著美國“雄鷹計劃”的展開,一場打擊恐怖活動的戰爭已迫在眉睫。戰爭是需要的,兇手必須受到懲罰。正如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所言:“他們不代表一個民族,他們不代表一個宗教,他們不代表一個文化。狂熱將摧毀任何文化。原教旨主義不是信仰的表現,而是信仰最大的敵人。”但是,文明社會不能喪失理智。單單是仇恨必定導致盲目。我們認為同樣有必要重申一些關于戰爭的國際原則:戰爭不能完全被消除,但它的一些對于士兵和公民等等的最可怕的后果應被認為是非法的,所以,戰爭應該變得盡可能地人道。戰爭規則的目的就在于限制戰爭中的行為,使其遵守最起碼的文明標準。我們不希望看到一場打擊恐怖活動的戰爭在恐怖活動的主角沒有真正確認的情況下爆發,我們更不希望看到無辜民眾成為殉葬品,從而導致無休無止的復仇循環。
在美國遭受襲擊之后,我們也注意到一些表示幸災樂禍的聲音。我們對此表示痛心。在21世紀,每一個中國人都強烈地希望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富裕,但同時,我們的國家更應該、或者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尊嚴的國家。財富和尊嚴之間并沒有天然的等號。一個有尊嚴的國家,一個能夠受到國際社會尊敬的國家,必然具有某種符合人類普遍價值標準的精神氣質和文明修養,這種尊嚴能夠顯示在它的人民的面容上、言談里。作為一個泱泱大國,中國今后必將承擔更多的國際參與與國際責任,和對人類尊嚴的維護。那種對國際社會的災難漠不關心甚至叫好的心態絕對是不可取的。
有尊嚴的國家需要有尊嚴的人民,有尊嚴的人民才能創造出有尊嚴、受到國際尊敬的偉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