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 劉沁秋

《世界的盡頭——人類滅絕問題的科學與倫理學研究》是著名宇宙哲學家、威爾夫大學教授、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約翰·萊斯利的一部力作。該書1996年即以精裝本的形式出版,并在當年再版過一次,1998年又以平裝本的形式再版。此書出版后,受到《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時代》雜志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著名教授的極大關注和高度評價。認為“約翰·萊斯利毫無疑問是關于布蘭頓·卡特所謂‘末日論觀點的專家”。“萊斯利寫了一本奇跡般地引起人們討論的書。他激發了人們的研究興趣,也給這個領域沮喪的人們整理了一條明晰的思路。”萊斯利觀點的“影響是智慧和醒世的,尤其對在目前的境況下只有惟一出路的絕望中的人類來說,這種觀點是更可取的。”正由于此書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巨大震動,江蘇人民出版社決定引進此書,請劉魁教授翻譯,并于近日上市,期望也能引起國人的深思。
全書共由七章組成。從環境論、倫理學和概率論等多個角度出發,冷靜地評價了科學家們曾經預言的多種災難,并思索了由此帶來的啟示,綜合分析了可能造成人類滅絕的災難,從令人致死的疾病到高能量的核試驗,都有助于我們理解在不久的將來可能發生的災難。但它不是一本預言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宗教書籍,而是一本建立在大量科學材料和嚴密邏輯分析基礎上的科技倫理學著作。它的核心論點是:世界的終結,意味著人類的終結,這是或遲或早都一定會發生的事情。這一終結事件的發生,會比人們想象的還要早。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那么移民廣袤的銀河空間,可能就是一種最佳的生存之道。所以我們認為,該書的書名或許不應當叫做《世界的盡頭》,而應當叫做《地球文明的盡頭》。所以讀者閱讀本書后,會在受到驚嚇的同時感到甚為有趣。
對于關心人類命運與前景的人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著作。在此千年的轉折過程中,有許多宗教流派狂妄地預言“世界末日的到來”,而事實證明他們的預言往往都以破產而告終。因此對于“世界的終結”、“世界的末日”或“人類的滅絕”之類的說法,許多人可能感到難以接受,或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這也不是一種合理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對于這類問題需要慎重對待,認真辨析,尤其要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嚴密的邏輯分析。在這方面,本書是一個極好的范例。它把人類面臨的危險劃分為已經公認的危險、通常未被認可的危險和來自哲學的危險,內容從宇宙星體對地球撞擊的危險、高能物理實驗的危險、基因工程研究潛在的危險、納米技術研究的危險,到核戰、化學戰、生物戰的危險,直至一些哲學觀念的危險,數據詳盡,條理清晰,既有大量歷史事實的陳述,又有精辟的邏輯分析,既有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實證科學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又有基于哲學、倫理學的反思,令人嘆服。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對于“地球人還能活多久”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答案的,但有一個積極正確的態度。這就是不要因某些宗教流派毫無科學根據的預言而惶惶不可終日,進而精神委靡、頹廢;也不應無視目前嚴峻的生存環境而盲目樂觀,悠哉游哉。我們人類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一切,熱愛和平與文明,崇尚理性與自然,保護地球生存環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為移民拓居作好充分準備。
《世界的盡頭——人類滅絕問題的科學與倫理學研究》[加]約翰·萊斯利著劉魁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