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星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知識界的一大動向,是一批學者重提自由主義的話題,試圖通過對自由主義的反思、研究、倡導,豐富實現現代化和民主政治的思想學理資源。這種動向因為受到強烈阻擊而格外引人注目。
作為多年禁忌的話題,自由主義的重新露面決非偶然。國內外一系列歷史性巨變是召喚它登場的動因。于是對胡適的重新研究和評價,對殷海光的介紹和認識,對顧準的發掘和尊崇,形成了正面評價自由主義的氛圍。
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黃岡人。受業師金岳霖的影響,殷海光具有強烈的經驗科學主義傾向,不僅重視科學方法和邏輯研究,而且認同于西方的科學與民主,并進而認同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1949年去臺灣后,殷海光極力宣傳自由主義,力倡民主政治,反對蔣氏獨裁專制,由國民黨政權的忠誠擁護者一變而為尖銳批評者,因而遭受臺灣當局的迫害。殷海光以熾熱的生命和熱情如炬的歷史眼光,深刻的批判精神,鍥而不舍地把自己陶鑄成自由思想界自胡適之后的又一領軍人物,一位不避橫逆的道德英雄,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學者、政論家、思想家。
殷海光短暫的一生,是以筆為旗而奮斗不止的一生。作為一個學院派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所能給予我們的最為寶貴的遺產,就是他所寫下的那些代表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思想的著作,它們有1000多萬字。現選編出版的《殷海光文集》,分“政論篇”、“哲學篇”、“文化篇”和“書信與隨筆篇”四卷。在這些有限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人生歷程、他的學思歷程,他對于“五四”以來的精神的悲劇性重建,他對于自由、民主、理性、公平與正義等人類普遍價值的維護和倡導的矢志不移與忠貞不渝。殷海光堪稱中國現代人文知識分子的楷模。
近20年來,大陸學術界對臺港新儒學等文化保守主義的關注較多,而對臺灣更富現代化的自由主義思潮關注不夠。因而,在此情況下出版《殷海光文集》,對于中國文化的重建,尤其是在現代化進程中處理傳統與倡導自由、民主和科學的關系,有著較重要的借鑒意義。
《殷海光文集》張斌峰編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