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個月的周密調查、取證和分析,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人員不久前終于初步勾勒出了\"9·11\"紐約世貿中心摩天大樓恐怖大爆炸的全過程。調查人員指出,這是一起精心策劃、長期準備、多方合作、組織周密的大爆炸案。根據獲得的支離破碎的證據和爆炸現場遺留的爆炸者的物品,聯邦調查人員終于揭開了此次恐怖襲擊陰謀的醞釀策劃和組織實施的內幕。美國《紐約時報》前不久披露了此次調查的最新進展。
這樣發出劫機信號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國波士頓的洛根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一架美國航空公司的編號為11的國內航班正準備起飛。這時機上的乘務員提醒各位乘客關閉個人的所有電子裝置。話音剛落,坐在商務艙8D座位上的穆哈默德·阿塔恰好用手機打完最后一個電話。就在離11號航班不遠的停機坪上,停著另一架準備起飛的聯合航空公司的175號航班。阿塔的電話就是打給175號航班上的馬邁·艾爾·謝希的,他坐在該航班6C座位上。
這兩個男子間的通話只有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從語氣看,似乎關系非常親密,互相稱兄道弟的。當時誰知道這寥寥數語的通話是長達幾個月的謹小慎微的策劃和周密細致的協調的頂點,它竟啟動了美國歷史上最慘重的恐怖襲擊案。
調查人員如今將19名爆炸嫌疑犯歸納為3個分工明確的小組。主謀阿塔和另外3名骨干分子負責確定襲擊的日期和駕駛飛機,另外一個由3人組成的支援小組則幫助解決租房、領取駕駛執照和向劫持4架飛機的小組分發現金等后勤保障工作。而在他們的身后,則有12名\"戰士\",他們惟一的任務是:當他們的頭頭們奪取了飛機的控制權后,擺平機上的服務員和乘客們。
陰謀兩年前策劃
9·11顯然是一個賦予特權的獨立行動。而那些頭目們則嚴格地遵守卡伊達恐怖手冊的指示。調查人員說,紐約爆炸的陰謀至少在兩年前已首先在漢堡形成,在那里,這些男人中有3人后來成為了劫機頭目和駕駛員。阿塔、謝希和齊亞德·阿米爾·賈拉則是一個恐怖小組的同組成員。另外3名嫌疑犯也是那個恐怖小組的成員,在9月初就逃離了,正受到警方以同謀犯的罪名通緝。
資深的執法官員認為,漢堡的陰謀者不僅收到了來自拉登恐怖組織的祝福,更重要的還有現金。調查人員說他們不知道本·拉登組織中究竟是誰批準了那項行動。有幾名官員說他們懷疑是本·拉登本人,還有調查者說拉登的3名高級同僚涉嫌參與了該計劃的制定。他們與另外\"在德國\"發號施令的人見了面,一位官員說。\"不過我們不知道那個人究竟是誰。\"
謝希和阿塔2000年1月獲得了進入美國的簽證,賈拉是那年6月到美國的。另一位飛行員哈尼·漢朱1996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南加州,其中兩名后勤人員那瓦夫·艾爾哈茲米和卡利德·艾爾米德哈則于1999年遷居到圣地亞哥。調查人員不知道漢堡和加州的恐怖團伙究竟是怎樣走到一起的,不過有證據顯示這是通過卡伊達的渠道實現的。調查人員說他們將艾爾米德哈與襲擊美國\"科爾\"號驅逐艦,或許還與1998年美國駐東非使館爆炸案聯系了起來。
經費一年前到位
2000年夏天,恐怖活動的經費就已經匯到了佛羅里達的\"陽光信托銀行\"(SUNTRUST)和世紀銀行。阿塔名下收到了10萬多一點的美元,謝希則稍少于那個金額。劫機者分成4個小組,每組分別都有自己的現金賬號、A·T·M(自動取款機)卡,使用單個的PIN(預置密碼)。去年夏天在佛羅里達州,劫機者們曾不止一次遭遇國外匯來的錢沒有按時到賬的情況。銀行的保安攝像機當時曾捕捉到了幾名劫機犯焦慮不安地盯著A·T·M屏幕的表情。聯邦調查局的官員指出,花在此次恐怖行動上的經費高達50萬美元,其中有近一半是由本·拉登的一位重要特工姆斯塔法·阿赫麥德從阿聯酋電匯的,而其余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德國匯出的。可是,一位官員說,追根溯源,當局懷疑這些錢是從巴基斯坦開始匯出的。旅行記錄顯示這些恐怖分子中每個人在2000年至2001年初,至少進進出出美國有好幾次,曾前往西班牙、葡萄牙、曼谷和沙特阿拉伯。阿塔進行了7次國際旅行,謝希進行了5次。
\"戰士\"們出身富裕家庭
到了2001年,調查者稱為\"戰士\"的12名男子開始從沙特陸續抵達美國。12個\"戰士\"中沒有那種歇斯底里、貧困潦倒的年青人,除1人外,他們都是來自沙特比較富裕的家庭,且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的家庭似乎處于上層階層,他們的父親或是宗教領袖、學校的校長,或是店主、商人。沙特政府對美國關于大多數劫機犯都曾持有沙特頒發的簽證一事感到十分不快。它最初辯解說劫機犯曾利用偷來的無辜公民的身份證作掩護。可是聯邦調查人員強調,已經確認了全部19名劫機犯的身份,其中15人是沙特人。
當沙特政府限制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和記者采訪那些劫機犯的家人時,一些恐怖嫌疑犯的家人向阿拉伯的報紙透露,他們的兒子以前曾離開家達18個月。離家的理由說法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去尋找宗教咨詢,有的說是朝圣,或是到車臣進行圣戰。一位調查者說,有證據表明這些男人至少在卡伊達的訓練營地內呆了一年的時間。
一個叫穆罕默德·艾爾謝里的嫌犯的家人說,他曾在沙特的艾卜哈的伊曼·穆哈默德·伊伯恩·索德的穆斯林大學學習了一個學期。另外兩名嫌犯威伊爾和瓦利德·艾爾謝利的父親說他們曾學習師范課程。另一個嫌犯阿赫麥德·阿爾那米則在阿布哈學習法律。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確認第3個后勤人員馬杰德·姆坎德曾在利雅德的索德國王大學的行政和經濟系學習過。
先后融入美國社會
調查人員指出,19名劫機犯中絕大部分人,也許是全部,都曾在本·拉登設在阿富汗的訓練營地呆過。9·11事件的一些嫌疑犯曾在那里相互見過面。
之前,他們誰也沒有到過美國。有幾個人好像一點都不會英語。他們一到美國,負責后勤保障的人員立即想方設法讓他們融入到美國的生活中。哈妮·漢朱幫助一些人在新澤西州的帕特遜租用了一套公寓,而其他人則周旋在佛羅里達德爾雷的海灘旁的一套公寓中。艾爾米德哈幫其中一些人獲得了佛吉尼亞的非法的駕駛執照和個人身份證。
這些劫機頭目和后勤人員似乎與他們剛剛認識的新伙伴關系很融洽,當阿赫默·艾爾·哈茲那維的腿發生潰爛時,賈拉就帶他到佛羅里達棕櫚灘上的神圣十字會醫院,阿塔和謝希在佛羅里達時曾住在一起。艾爾·謝希接著與法耶·拉什德·阿赫默德·哈遜·艾爾-卡迪·巴尼哈默德一同搬了進來,而阿塔與阿布杜拉齊茲則是最后抵達的劫機犯。
19名劫機犯中大部分成員都獲得了社會保障號碼,這使得他們可以開銀行賬戶、獲得信用證號碼。聯邦調查局說,他們似乎刻意保留住自我約束的能力,沒有接受過來自美國國內的一個支援網絡的任何幫助。
最后一次見面
檢察官指出,曾在美國使館爆炸中使用過的拉登恐怖組織的手冊概括了恐怖行動的三個步驟:研究、計劃和執行。小冊子寫道:\"有必要在行動執行前,在某個類似真實行動執行的地方進行預演。為此,去年5月開始,這些劫機頭目和后勤人員開始在國內的航線上進行試飛。
恐怖分子們的聚集相當隱秘,通常選擇在拉斯維加斯一家廉價的汽車旅館里碰面,因為那兒肯定是沒有監視攝像機的。他們碰頭的時間很短,只把重要的情況交代了就算完畢。在每次去拉斯維加斯的時候,他們都是乘頭等艙飛行,就像\"9·11\"事件那天,19名劫機犯中大多數人乘坐的那樣。雖然他們乘頭等艙,但是他們的食宿卻又低廉、清苦,往往是在位于拉斯維加斯一家叫埃科諾的陳舊的旅店住宿過夜。資深的調查者說,相信他們在美國最重要的計劃是在那昏暗的旅館房間中發生的。
分頭實施行動
從那里回程的飛行實際上就是那幫人執行這個陰謀計劃的步驟之一。哈朱和艾爾哈茲米飛往巴爾的摩,在那兒他們將很快與馬里蘭州勞萊爾附近的\"戰士\"會合。9月11日早晨,他們將離開那里,前往杜勒斯國際機場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77號航班。阿塔則從拉斯維加斯飛往勞德戴爾,那兒附近居住著許多他手下的打手。
調查人員發現,在臨近\"9·11\"的最后幾個星期里,這19個劫機犯之間的手機通話變得急劇頻繁起來。劫機犯購買了飛機票,每個小組選擇幾乎相似的機上座位。佛羅里達的一組由北向波士頓移動,新澤西州的一組則離開了帕特森的公寓。3名劫機犯還把錢匯給了阿聯酋的阿赫麥德先生。9月10日,阿塔和他的幫手阿洛馬里從波士頓開車前往緬因州的波特蘭。
人們不禁要問,劫機犯為什么要選擇波特蘭呢,這也許是規定:恐怖手冊警告大批人馬的旅行應分散并建議\"在二等的航空站\"登記,以轉移警方的視線。第二天早晨,只剩下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差一點沒趕上波士頓洛根機場的那班飛機。
劫機犯根據先前的試飛得知,飛機大約在40分鐘后進入巡航高度飛行。而就在那一刻,劫機犯們便涌入駕駛艙里,用割箱刀威脅駕駛員并奪取駕駛權。隨后美國航空公司的77號航班一頭栽到了五角大樓的一角上,那架由漢朱駕駛的飛機在空中開始發生劇烈的搖晃。這也許是他在與機上駕駛員進行搏斗。不過調查人員則提出相反的看法,稱很有可能是漢朱那蹩腳的駕駛技術造成的。曾教過他的飛行學校的教官后來證實,他一直是個很差勁的學生。
\"戰士\"未必知道是送死
根據截獲到的被劫飛機中發出的一個手機求救電話,聯邦調查局認為那些\"戰士\"開始時曾將乘客統統趕到飛機的后艙,并迫使駕駛員從駕駛艙里向乘客發話,這是一次傳統的劫機事件,只要滿足劫機犯提出的條件,飛機就立刻可以在某個地方著陸,乘客們將安然無恙獲釋。
就在那些飛機加速朝著預定的目標撞去時,那些\"戰士\"們或許還在相信這些說法。這個問題一直是聯邦調查局內激烈爭論的話題。一些調查人員指出,在波特蘭A·T·M(自動取款機)前錄制的監視鏡頭顯示,前一天晚上,\"戰士\"艾洛馬里似乎咧嘴一笑,這種表情很適合一個可憐的小偷將要開始進行一次瘋狂的盜竊的心態。
一位聯邦調查局的官員說,在飛機墜毀現場找到的祈禱書上似乎有勸告這些戰士們在監獄里要更加勇敢些。而在阿塔行李中發現的4項指令和祈禱物則完全不同,那些指令非常清楚地表明,他相信他將要進入一個永恒的天堂。
美國國內外的調查人員均指出,這也許符合恐怖分子的模式。正如卡伊達的手冊指示的那樣,\"行動成員不到計劃執行的最后一刻決不能被告知行動的內容,以防消息的泄露。\"△
(林明華薦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