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的早晨,某個大洋的海面上,美海軍的最新型海岸戰艦\"挑戰者\"號正進行著一次演練。這是\"挑戰者\"號的一次特別行動部署,也是美國海軍首次對其無人戰艦和飛機進行檢驗。
\"挑戰者\"是一艘超級戰艦,排水量僅為3000噸,速度為每小時40海里。然而,艦身為三體設計,配置人員僅為25人。此時,戰艦后部的警報拉響了,艦上秘密武器--無人機和無人潛艇都已準備就緒。艦上廣播不斷向艦員們發出警告:一艘可疑駁船正在靠近!于是,戰艦左舷導彈艙開始打開,戰艦后部準備放出一艘無人戰艦......
構思超級水面戰艦
由于美海軍研究和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未來的這一幕正在成為現實。為了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美國海軍科研人員采用新技術和新的艦體設計,對艦載系統進行革新。海軍許多戰艦正處于或接近淘汰,五角大樓的決策人和海軍戰艦項目計劃署已對海軍新戰艦的研制和開發有了較為清晰的計劃。其中,試驗型的兩棲登陸艦將替代兩棲艦LHA-1,試驗型反水雷戰艦替代掃雷艦\"報仇者\"和海岸獵雷艇MHC-51\"魚鷹\"。
美國海軍最近的計劃是在部隊部署試驗型的驅逐艦DD(X)。海軍研制的DD-21\"祖姆沃特\"也包括在內,它們統稱為地面攻擊驅逐艦計劃。新型導彈驅逐艦DD(X)的發展,將為新一代驅逐艦和巡洋艦CG(X)的研制提供基礎。應用于DD(X)和CG(X)上的先進技術及網絡技術都有可能用于研制海岸戰艦(LCS)。
目前,現代化的系統和艦身設計將應用于本世紀20年代海軍新的戰艦上。其中,美國海軍戰艦采用的一些系統和艦身設計可在未來戰艦上看到痕跡。最重要的是,今天的新技術和新性能將會更好地體現在新戰艦上。英國海軍\"蠑螈\"號的三體艦身設計,被美海軍專家看好,將應用于美國海軍新的戰艦設計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海上電子監視系統和水下獵雷系統,都有可能應用于未來的無人潛艇(UUV)上。此外,一些在今天還不是很成熟的新技術,在十年后,都可能應用于海軍戰艦上。
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水面作戰中心卡德洛克分隊,負責制定從航母到小型戰艦技術發展的藍圖。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戰略計劃室主任丹尼斯·克拉克說,\"海軍每一艘戰艦的成型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根據實戰的需要。\"那么,戰艦的新系統和新設計所遵循的實戰要求又是什么呢?隨著新技術的涌現,克拉克和他的同僚們不斷地修改計劃。現代戰爭是網絡中心戰,作戰模式從單艦、單一武器平臺轉向一組多武器平臺,這一切向海軍提出了新要求。當然,未來戰艦還有其它的要求,如反生化、防輻射,削減艦上人員,與海軍新的協同作戰能力部隊的配合作戰,支援網絡中心戰,海外派兵時接受美軍的后勤支援等等。海軍戰艦的研制和開發都將適應這些要求。現在,許多前沿新技術都能滿足這些新要求,只是有些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成熟。
美海軍考慮的是把成熟的各種技術應用于未來的海軍艦隊中,如把綜合電力驅動(IED)和綜合動力系統(IPS)應用于試驗型驅逐艦DD(X)和其它未來戰艦上,以提高戰艦的瞬間加速能力和作戰生存能力。綜合動力系統(IPS)可滿足未來艦載和非艦載系統的需要,全電力戰艦的最大好處是作戰生存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它廢除了軸推動及輔助設備,因為軸推動及易受到水雷的襲擊,造成戰艦擱淺。
電力戰艦如果部署電子化武器和高能電磁武器,還將需要綜合電力驅動(IED)和綜合動力系統(IPS)的支持。展望本世紀二十年代,射線武器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納米技術和微軟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戰艦上體現。一種很特別的聲納將被安置在戰艦各個部位。聲納技術的微型化在今天看起來是奇想,但在2020年將毫無疑問地裝備在海軍戰艦上。
未來的變形金剛
單體戰艦已不再是美國海軍研究的全部內容。21世紀的海戰要求戰艦速度快,作戰機動性強,吃水淺。美國海軍已著手研制雙體和三體戰艦。\"長寬帶\"就是用于小型水上飛機起降的雙體艦,美海軍的TAGO級海洋偵察艦將采用雙體結構;英國皇家海軍的\"人身魚尾海神\"采用的就是三體結構。\"人身魚尾海神\"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三體艦,排水量為3000噸,三體結構使這種小型艦能在大海中平穩行駛。這一點是單體艦所不能及的。戰艦家族試驗型的驅逐艦DD(X)與DD-21相似,形體略小,配有一門或二門炮。如需減輕重量,可配一門炮。它的導彈配載量較少,不全使用潛艇戰設備。它的排水量可能為1200噸。試驗型巡洋艦CG(X)的體積與DD(x)相差無幾,不裝火炮,只配導彈。海岸戰艦LCS要比DD(X)小,大約在1000噸至2000噸之間,承擔其它戰艦以外的任務,速度大約在每小時40至60海里之間,艦體結構可能是多體或三體或其它形式。總之,它的吃水一定要淺。海岸巡邏艦LCS可接收巡洋艦CG(X)和導彈驅逐艦DD(X)發出的信號,能夠對敵方彈道導彈實施攔截。
美海軍科學家們在保證戰艦多性能的基礎上,還要使其設計最經濟,那就是設備模塊化。為了使未來戰艦既能進行水雷戰,又能進行潛艇戰,美國海軍正研究使艦上設備模塊化。這就是未來任何一艘戰艦的任何單元,可支持任何模塊。根據實戰的需要,把所需的模塊插入單元中。或許,導彈驅逐艦DD(X)在與海岸戰艦LCS協同作戰時,還可進行潛艇戰或執行其它任務。其中,導彈驅逐艦DD(X)就是多功能戰艦。模塊設計使人們想到今天孩子手中的變形金剛,這樣的戰艦很可能在二十年后的海戰中大展威風。
無人戰艦不是夢
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法龍上將在今年1月的海軍研討會上提出,未來的海軍艦隊要大批裝備無人戰機。海軍戰爭學院有一個新成立的戰略研究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本世紀二十至五十年代的海軍戰艦,提出了數千種無人戰機。這些無人戰機在未來的戰爭中將完成監視、作戰和其它任務。美海軍在無人戰機方面已投入了很大精力,最近開始了無人潛艇(UUV)和無人水面戰艦(USV)的研制。去年,美海軍研制出了一艘無人駕駛水面戰艦。它的排水量為2300噸,長145米,主要用來執行反水雷和反潛艇行動。作戰環境要求它速度快,并在行動中不易被對方發現。由于體形巨大,它需大型船艦裝載。研究者們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是,未來艦體要有足夠空間容納這些無人戰艦。有人提出了母子艦理論,即母艦與數個子艦(無人戰艦)。海岸戰艦就是最初用來裝載無人戰艦的母艦。
美國海軍認為,未來海戰中,許多任務可由無人戰艦來完成,如海上防御行動就可由無人潛艇和無人水面戰艦完成。這些無人戰艦將裝備電子光學、紅外系統和其它主動和被動聲納。他們可用來巡邏海港、錨地及海軍和軍用商船使用的海上戰略地區。無人戰艦還可承擔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任務。在未來的海戰中,母艦可停留在海岸反艦導彈和水雷射程外。一旦無人戰艦脫離母艦,在戰區中可充當雷達攔截平臺。當然,開發無人戰艦潛能的最主要前提是技術要成熟。其中,最首要解決的是指揮、控制、通訊系統,它必須是經濟有效的,其設備重量要輕。依靠它,水上作戰指揮部及岸上支援指揮部可以很有效操縱無人戰艦。要想延長無人戰艦的作戰時間,還需對充電和動力推動系統做進一步的改進。
仿生學,也將用于無人潛艇(UUV)的設計。美國科學家們根據金槍魚的運動原理,模仿它的形體,研制出了外形酷像金槍魚的無人潛艇\"黃鰭金槍魚\"。據說,其作戰性能遠遠高于常規無人潛艇。在執行反水雷、情報收集、監視和偵察的任務中,它極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