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國為了應對前蘇聯的核威脅,下令B-52遠程轟炸機載著威力巨大的氫彈進行全天24小時的空中戒備飛行,隨時準備對前蘇聯國土進行核打擊。最近,當年曾經駕駛B-52轟炸機掛載氫彈飛行的駕駛員斯佩克曼回憶了當年的令人心驚膽顫的戒備飛行。
絕密的核戰末日計劃
現年79歲的斯佩克曼回憶說,當年,他剛成為一架戰備B-52遠程轟炸機的機長,就發現他的任務非同小可。戰略空軍司令部根據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已經擬訂了B-52轟炸機載著氫彈進行空中戒備飛行的政策,這就是代號為\"鉻頂\"的行動計劃。根據計劃,一旦前蘇軍對美國本土進行核襲擊,美國本土戰略核力量很可能受到致命打擊。一旦如此,國家的生存將受到巨大威脅,面臨\"末日\"的危險。為了保存戰略核打擊力量,美軍有必要讓B-52遠程轟炸機載著強大威力的氫彈在空中24小時戒備飛行,以隨時準備對前蘇聯國土進行威力巨大的核襲擊。當然,B-52是不具備24小時連續飛行的功夫,因此,空中加油機必須不時為其提供加油服務。為了縮短核打擊距離,美國戰略空軍決定,一旦實施空中核襲擊,B-52遠程轟炸機將穿越北極對前蘇聯國土直接實施氫彈攻擊。由于前蘇聯防空系統巨大的威脅,美軍B-52機組人員很可能是有去無回,成為真正的\"末日行動\"。
當時,B-52是美國三軍極為重要的戰略核打擊工具。該型機于1955年裝備戰略空軍,全長大約50米,高約12米,配有8臺渦扇發動機,是世界上唯一8臺發動機的遠程轟炸機,能夠對1萬多公里遠的戰略目標實施核打擊。該型機載彈量為30噸左右,能夠配備核當量為5000~2400萬的各型原子彈和氫彈。
苦命的機組人員
這對于B-52轟炸機機組人員來說,可是十分艱難的任務,他們必須處于24小時值班狀態。由于許多B-52必須24小時在天空飛行,機組人員就分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在基地休息,他們自我嘲笑為\"鼴鼠洞\"。另一部分就在空中載著氫彈不停地飛行。根據安排,斯佩克曼在得克薩斯州第461轟炸聯隊764中隊服役。1965年1月,新年剛開始,輪到他在機場值班,隨時準備駕駛B-52遠程轟炸機升空飛行。這是相當痛苦而又備受煎熬的戰備值班。一旦命令下來,不管你是在吃著香噴噴的飯,還是在美滋滋地睡覺,就必須迅速爬進駕駛艙升空飛行。當然,威力強大的氫彈就在駕駛員后面的機艙里,隨時準備實施遠距離核襲擊。斯佩克曼回憶說,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日子啊!\"我們24小時穿著防火的飛行服,里面還穿著保暖內衣,腳上穿著黑色的傘兵靴,每只靴子上都配備了大拉鏈條,隨時可以快速完成準備工作。當然,如果值班結束的機組人員回到地面休息,會脫掉靴子和飛行服。如果在地面值班的機組人員正在睡覺,一旦紅色警燈閃亮,或者戒備號響起來,大家就必須迅速走出休息室,進入B-52轟炸機升空飛行。\"
斯佩克曼說,在20世紀60年代里,B-52轟炸機為了核戰,全身進行了特殊處理。其中,飛機的頂部是金屬,底部漆成了白色。一旦轟炸機下面發生核爆炸,轟炸機的白色可以反射一些輻射光,減輕輻射光的沖擊影響。由于擔心前蘇軍會在突然襲擊時向所有戰略空軍基地發射洲際導彈,因此,戰略空軍要求所有基地待命的B-52遠程轟炸機接到命令后15分鐘內起飛。這樣,前蘇軍洲際導彈即使在美國本土發生爆炸,也不會危及B-52遠程轟炸機。美國空軍由此可以保留戰略核反擊作戰力量,使對手核襲擊前三思而后行。然而,美國空軍仍然擔心B-52在基地值班時難以迅速投入作戰,因此,要求美國本土上空每天24小時必須有B-52遠程轟炸機載著氫彈進行戒備飛行。美國戰略空軍在全國擁有51個基地,所有停駐基地的B-52轟炸機全都進入了戒備。
那些戒備的B-52機組人員都進行了核戰訓練。他們備有前蘇聯戰略目標地圖,了解作戰航線,知道如何避開沿途前蘇軍的防空導彈陣地。一旦進行核戰,機組人員會迅速地飛離轟炸區,撤回國內基地。斯佩克曼的B-52轟炸機,機組人員都叫它為E-06號機,分別由駕駛員、副駕駛員、導航員、轟炸員、電子戰軍官和炮手組成。其中,炮手坐在機尾,朝著尾部,與其它人員隔開,可謂孤苦伶仃。斯佩克曼說,當時,我們是載著氫彈飛行,一旦出現意外,后果難以設想,因此,飛行路線是盡量避開地面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如果下面是江海,那就更合適的了,一旦飛行出現意外,在江海的上空處理就更為安全。B-52轟炸機飛行中,導航員經常通過機內通訊系統與駕駛員和副駕駛員討論航向問題。飛行中,大家沒感到什么緊張。當然,大家都明白,轟炸機4個彈艙里都有氫彈,可謂與氫彈結伴而行。或許,空中長達24~27個小時的連續飛行,已經使大家忘記了身旁氫彈的強大威力。一次,B-52轟炸機載著4枚氫彈在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空域飛行。飛行途中,雷達導航系統自動引導著轟炸機飛行長達5個小時。為了防止意外,轟炸機盡量在海面或其它渺無人煙的上空飛行。轟炸機不時地向基地報告自己的具體位置。午飯后,為了減輕疲勞,大家可以適當喝些咖啡提提神。長時間的飛行,使機組人員備感疲勞。然而,大家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繼續飛行。時間長了,大家感到了枯燥、乏味,總覺得工作單調。這個時候,空中加油活動成了一種樂趣。轟炸機飛行一段時間后,就需要進行空中加油。于是,KC-135加油機就會在某個空域與B-52進行匯合。當然,空中加油需要雙方高超的技術,稍有閃失,就可能是災難。1966年1月,美國戰略空軍一架B-52轟炸機在西班牙沿海與一架KC-135進行空中加油時突然相撞。結果,轟炸機4枚氫彈中一枚編號為B28RI的氫彈墜入洋底。美國海軍不得不出動大量先進的戰艦進行打撈。事故發生88天后,美國海軍才從900多米的洋底把氫彈打撈上來。歐洲一些國家對美國在歐洲進行空中核戒備很反感,認為自己的安全受到影響。因此,這次核事故一度影響美國與歐洲一些國家的關系。
空中驚魂
斯佩克曼回憶說,雖然他的轟炸機沒出現什么意外,然而,他的另外一個機組駕駛B-52轟炸機時曾出現令人恐懼的事故。1965年8月30日,編號為E-04的機組人員駕駛一架B-52升空戒備飛行。轟炸機剛從得克薩斯空軍基地升空不久,尾炮手突然發現3號發動機艙冒出白煙,并不時出現火花。轟炸機配有自動告警系統,自動告警系統不愧為先進的監視系統,立即紅燈閃爍。尾炮手大為吃驚,轟炸機已經運載了4枚氫彈,一旦發動機出現問題,很可能意味著轟炸機難以正常飛行,甚至可能會出現難以預測的后果。因此,他立即報告機長。機長也不敢遲疑,迅速通報了基地。原來,燃油線路出了問題,在隔離兩臺發動機的防火墻產生火花,導致燃燒。隨后,電線出現了短路。最后引起整個轟炸機的電路故障。
基地感到了事態的嚴重,迅速要求轟炸機駛往墨西哥灣,以隨時準備在海面上迫降。機組人員隨即對整個轟炸機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與其把轟炸機飛到海上處理,不如飛到得克薩斯一個水庫那兒。一旦轟炸機無法控制,機組人員就準備把4枚氫彈扔到水庫大壩上。這樣,空軍后面尋找時也很方便。基地同意了轟炸機的方案。
轟炸機開始在空中盤旋,機組人員全力采取措施,試圖控制電路的問題。幸運的是,B-52由8臺發動機驅動,即使有1到2臺發動機出現故障,轟炸機照樣可以堅持飛行。機組人員經過緊張的測試,發現轟炸機能夠支撐著飛行一段時間。因此,大家決定返航。轟炸機在冒著煙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向基地飛去。最后,轟炸機在載著4枚氫彈的情況下,居然在機場跑道上降落了,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告別與氫彈共舞
斯佩克曼痛苦地回憶說,雖然這次轟炸機有驚無險,可是1968年初北冰洋上空的一次飛行就沒這么幸運的了。1968年1月22日,執行核戒備飛行的一架B-52轟炸機在北冰洋的冰島空域飛行,由于突然出現機械故障,那架轟炸機企圖在島上的圖勒航空基地迫降。可是,這架轟炸機墜毀了,開始熊熊燃燒起來。整個轟炸機都成了火海。轟炸機機組人員早就感到情況不妙,事先把4枚威力巨大的氫彈扔到海底了。由于冰島海面常年冰封雪蓋,美國空軍雖然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搜尋,然而,連氫彈的影子都沒有發現。幾十年來,4枚氫彈一直躺在北冰洋底。它們到底在哪兒,擁有高技術的美國空軍到現在也說不清。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那4枚氫彈會重見天日的。
B-52轟炸機載著氫彈進行空中戒備飛行一再出事,讓美國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國際壓力,也讓美國與西方盟國之間的關系受到了影響。為此,美國政府下令軍方重新研究美蘇核態勢。經過幾個月的分析和評估,美國空軍終于認為,B-52載著氫彈進行空中戒備飛行純粹是\"庸人自擾\",因為美軍核反擊力量足以威懾任何強大的對手,自己根本就沒必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去進行空中核戒備飛行。
不久,美國戰略空軍決定,B-52轟炸機沒必要載著氫彈進行空中戒備飛行。于是,斯佩克曼終于告別了與氫彈共舞天空的歲月,開始痛痛快快地在空中進行常規飛行。然而,由于美國仍然擔心前蘇軍對美國進行突然的核襲擊,因此,B-52遠程轟炸機仍將掛載著氫彈在機場戰備值班。一旦需要,轟炸機隨時升空作戰。B-52轟炸機地面核戒備一直進行到1991年前蘇聯解體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