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于每個人來說,是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如果沒有吃的,人的生命就維持不了幾天的。作為特殊群體的部隊,同樣必須依靠吃來打仗。而且,軍隊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對吃也有著不同一般的要求,包括體能所需、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和作戰的殘酷性等。早在19世紀里,曾經指揮部隊橫掃歐洲大陸的法國皇帝兼軍事家拿破侖,就明確說過這樣的話:士兵是靠肚子行軍打仗的。目前,隨著美軍快要完成阿富汗的作戰而可能進行新的作戰,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大兵到處作戰,遭遇沙漠、陸地和海洋等各種地形,遇到溫帶和亞熱帶等多種氣候,都吃些什么呢?
建國之戰 有魚有肉
美國是在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因此,大兵吃的問題一開始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早在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隊與英國殖民軍斗爭,在一次重要的大陸會議上,確定了士兵吃的定量。其中,士兵維持一周的定量為:一磅(=0.454公斤)牛肉或咸魚,3品脫(1品脫=0.5506升)豌豆和黃豆,3品脫米飯或其它膳食和1磅干面包。此外,每天還有1夸脫(=0.946升)云杉啤酒或蘋果汁。不難看出,美國在建國的時候,雖然經濟能力有限,然而,為了把英國殖民軍趕出去,還是從蛋白質和維生素等多個方面盡可能地滿足自己士兵的作戰需要。這場獨立戰爭進行到1776年宣布結束。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南北戰爭鬧肚子的聽裝食品
美國獲得獨立后,北方的資本主義發展較快,而南方仍沿用帶有封建色彩的黑奴制度,導致南北兩種制度的對立。1860年,具有強烈反對黑奴制意識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1861年,南方各州公然宣布獨立,組建了聯軍,開始了內戰。這就是美國的南北戰爭。作戰中,反叛政府的南方聯軍對士兵吃的問題還真是費了一番心思。根據士兵作戰的特殊環境,聯軍很有創意地想到了聽裝食品。眾所周知,如果食品聽裝化,就很容易攜帶,吃的時候也很方便。于是,許多士兵開始食用聽裝食品。然而,問題很快就出來了。聯軍雖然解決了食品容易攜帶的問題,可沒有解決防腐等方面的問題。于是,食品在聽盒里時間一長,就開始變味,甚至霉變。于是,有的士兵剛吃下就鬧肚子,也顧不上打仗了,忙著找地方方便。好端端的食品,弄得軍心不穩,士兵們見到聽裝食品就發怵,擔心不但吃不好,反而把自己折騰得七上八下的。
一戰
美味魚肉加咖啡
一戰于1914年爆發,戰火在歐洲大陸燃燒。美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宣布中立,開始大量出售軍火。1917年,美國看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搖搖欲墜,就加入了戰爭,開始派出遠征部隊前往歐洲大陸與德軍作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從戰爭中通過軍火買賣賺得盆滿缽滿,因此,美國是在擁有強大經濟實力后派出精銳部隊的,那些遠征部隊可以享用比較好的伙食標準。美國大兵的備用糧是:每兩天分發聽裝肉、面包和速溶咖啡。每過10天,士兵可以分到香煙和半磅(1磅=0.454公斤)餅干享用。不過,美國大兵每天吃的要簡單一些,主要是:壓縮餅干、煮牛肉、聽裝鮭魚、燉菜和帶有果子醬的餅干。雖然如此,我們不難看出,一戰美軍吃得還算可以,無論是從營養角度,還是從口味上來說,都是很\"豐盛\"的。
二戰
超級大餐
二戰于20世紀30年代后期爆發后,戰火分別開始在亞洲和歐洲燃燒。美國起初仍在重演一戰的戰略:保持中立,試圖從戰爭中盡量多獲取一些利益。然而,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偷襲美軍珍珠港,終于把美國拉進了戰爭中。美國大兵從此開始征戰歐亞等地。其中,美國陸軍投入的兵力就達800萬。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這么多的大兵每天都要吃喝。不然的話,他們是無法去打仗的。于是,美國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兵大餐。如果每天三餐的話,800萬大軍就是2400萬份餐飯。此外,美國還有海軍和陸戰隊在作戰,還有大量后備役在作戰。如此一來,每天的用餐量就可想而知了。美軍把不同的兵種分成不同的用餐量。其中,\"C類口糧\"為6磅,是11份肉和菜的組合。然而,美國大兵吃完后的感覺是,豆類使用太多,居然5個主菜里都有。有的士兵覺得那些菜都成了豆類菜了。后來,美軍又發展出\"B類口糧\"。它主要為10名士兵同時提供用餐,包括提供午餐牛肉。后來,美軍根據空降兵作戰的特點,專門為空降兵開發\"K類口糧\"。它重約2.5磅,提供一天所需的食物。由于空降兵需要在地方空域空投后作戰,因此,\"K類口糧\"可以放在包里攜帶。
朝鮮戰爭
什么時候都餓不著前線士兵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后,美軍開始進入朝鮮戰場作戰。當時,美軍在吃的方面又有發展,不僅保留了二戰時期一些用餐種類,還有所發展,在\"C類口糧\"里增加了蛋糕、面包和水果。現年70歲的老兵安迪帕斯回憶說,當時,他是一名步兵,用的是\"C類口糧\",包裝盒里放著可以享用一天的餐量,它們包括燉牛肉、肉末土豆泥、意大利式細面條、香煙、糖果、口香糖、咖啡、白糖和奶油等。此外,美軍還擔心那兒水質有問題,特地為水的純凈化配備了消毒片。安迪帕斯聲稱,由于有了這些可吃的東西,士兵即使24小時蹲在戰壕里也不用發愁,那些東西隨時可吃。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新總統后,曾前往朝鮮戰場視察。他在活動期間,曾與士兵們一起吃那分發的\"作戰快餐\"。
越南戰爭
直升機使吃熱飯成為可能
1961年越南戰爭開始后,美軍逐步投入越南戰場,最多時的總兵力達幾十萬之多。起初,美軍乍到,難以吃上熱飯,于是,開始為士兵提供代號為\"遠程巡邏\"的食品配給。它主要是根據越南戰場氣候炎熱的特點,為士兵最多提供長達10天的口糧。這種口糧由冷凍干燥食品組成,包括燉小雞和豬肉澆汁土豆等,基本上都是士兵們喜歡吃的東西。應該說,這種食品配給基本滿足了士兵獨自在森林長時間作戰的需要。然而,士兵經常吃這些東西后,也膩味了。于是,隨著美軍運輸工具的增多,尤其直升機的增加,美軍極大提高了快速運輸的能力,因此,美軍即使在前線作戰,直升機也可很快把后方做的熱飯菜送往前線。于是,美國大兵開始喜歡吃熱飯了。到1968年,90%以上的士兵都不愿吃隨身攜帶的\"遠程巡邏\"口糧,而愿意吃直升機等運輸工具送來的熱菜熱飯。據統計,平均下來,士兵們每天可以吃上兩頓熱飯。
阿富汗戰爭 主菜24種
1982年,隨著英軍與阿根廷軍隊在南大西洋進行馬島海空大戰,美軍開始開發\"快餐\"。它由12份主菜組成,放棄了越戰時期的干凍法,而是采用了濕裹法,保持食物的口感和新鮮。1983年,美軍入侵中美洲的格林納達,士兵們開始吃那種\"快餐\"。后來,美軍又對\"快餐\"進行了改進,采取了新的方式。在最近的阿富汗戰爭中,美軍繼續吃著\"快餐\"作戰。不過,主菜已經增加到24種!這樣,任何士兵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不愁找不到合適的東西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