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明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中學時期的同學,現(xiàn)在鄉(xiāng)中學任教的范立品打來電話向我求援,說他愛人一個星期前騎摩托車摔傷了右腿,拍X光片發(fā)現(xiàn)右股骨斷了,縣醫(yī)院的醫(yī)生給予手法復位后,又用夾板做了外固定,現(xiàn)在正進行懸吊牽引治療。那天,她愛人照X光片復查時,發(fā)現(xiàn)骨折的右股骨有錯位。他聽人說,手術切開對位內固定準確可靠,就要求醫(yī)生進行手術給予精確對位,可醫(yī)生說沒那個必要,不給手術。他和他愛人很著急,怕治療不合理不及時影響了日后的功能,留下殘疾,所以打電話給我,準備明天來市里做手術。
過去,我的親友鄉(xiāng)鄰們因為對醫(yī)學知識不甚了解,小病大治,無病瞎折騰的事兒多了,往往都是枉花了許多錢,還浪費了時間。根據(jù)范立品的述說,我想既然縣醫(yī)院的醫(yī)生認為他愛人沒有手術的必要,看來,就不會有多大問題,可能是醫(yī)生缺乏耐心的解釋,讓范立品誤解了,失去了對醫(yī)生的信任。他愛人骨折了,搬動不方便,好幾百里地到市里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就說服他,讓他先把X光片帶來看一下,再作決定。范立品一聽也是,第二天就趕來了。
我看過X光片,證實了我頭一天的判斷是對的,心中有了數(shù),就對范立品說:“放心吧,縣醫(yī)院的醫(yī)生說的沒有錯,處理也是得當?shù)摹!?/p>
“骨頭沒對齊,咋能沒問題呢?以后會不會變瘸?”范立品看我沒有和他站在一個立場上,急了。
我說:“骨折后功能復位的標準是骨折端不存在旋轉和分開,與關節(jié)活動方向一致的交叉成角不超過150度,骨干骨折兩端復位后接觸面積超過1/3,患側比健側縮短小于2厘米。只要手法復位達到了這種程度,就達到了骨折功能復位的要求,也就無須強求更精確的復位。骨折愈合后,通過骨的塑型,殘余的畸形一般可自行糾正,對日后肢體的功能沒有影響。”我指著X光片繼續(xù)說,“你愛人骨折端的對位已達3/4,遠遠超過了1/3的標準,對位上又不存在旋轉,不會留下殘疾的。”
范立品聽了,認為有道理,不斷地點頭。不過,他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切開手術復位,不是更精確,更保險,更萬無一失嗎?”
我說:“未必。你和你愛人追求精確復位,主觀愿望是好的,但實際上手術復位有時弊大于利。如果能用手法復位達到功能復位的骨折,硬要采取手術切開復位,雖然能精確地復位,但是要付出比前者更大的風險和代價。首先,反復多次的手術會對病人造成肉體上的痛苦;其次可能會拉傷骨折處周圍的血管、神經(jīng),肌肉反復牽拉易致松馳,導致骨折端分離,反而影響骨折的愈合速度。切開復位時植入的鋼板、螺釘?shù)龋€須再次取出,病人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手術還有感染的可能,術后傷口的愈合還影響美觀。”
聽完我的話,范立品的臉上輕松了許多:“這下我放心了,也長了不少知識,骨折后手法復位比手術復位好,以后遇上骨折的病人,我就給他們講這番道理,勸他們千萬莫開刀。”
我說:“你又偏激了,并非所有類型的骨折都不需要手術治療,有的骨折還是得靠手術切開復位的,這要聽有經(jīng)驗的骨科醫(yī)生的決定,你可不要亂參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