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偉
避孕套之所以得名“安全套”,是基于它在避孕、防病甚至治病等方面的卓越貢獻。但是,如果過分地夸大其作用,認為有了它就會絕對安全,無疑是不科學的。因為“安全套”在很多時候是不安全的。
在避孕方面,男性使用避孕套的成功率只有90%左右,另外10%的失敗者可能由于其配帶方式不當、使用時滑脫以及避孕套本身存在的質量問題,這些失敗者如果在使用后能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可以在房事后通過服用避孕藥來補救。國外有資料表明,使用女用避孕套的意外懷孕率達15%~25%,如果每次過性生活時都能正確使用避孕套,其意外懷孕率將降至5%。
在防病方面,避孕套僅對男性預防淋病有較好的保護效果,男性使用后相對風險率下降至25%~87%。它對女性的保護作用要比男性差得多。避孕套對女性預防生殖器皰疹的效果也很差,對尖銳濕疣和衣原體感染基本上無效。在正確使用避孕套的情況下,可減少高危性行為時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機會,但還是有相當高的失敗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的避孕套預防艾滋病的失敗率為16.7%,英國社會科學醫學雜志的報道則為31%。失敗原因主要是避孕套的質量不佳和使用不當,引起避孕套破裂、滑脫。
在治療性功能障礙和免疫性不孕等方面,避孕套的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就拿治療免疫性不孕來說,只要有一點點精液成分進入女方的生殖道,就會招致治療的失敗,而這些微量的精液成分可能還不至于使正常婦女懷孕,所以它的失敗率應在避孕失敗率之上。在治療男子陰莖勃起功能障礙時,由于避孕套有阻斷陰莖內血流的作用,所以使用過久,陰莖內的血供減少,組織因缺氧而引起酸中毒,后者極易導致海綿體和小動脈壁中的平滑肌麻痹,海綿體腔內形成血栓,造成靜脈輸出管道完全閉塞,如不及時治療會很快導致海綿體小梁結構壞死和纖維化,以致于發生永久性陽痿。
(編輯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