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禮
許多人都看過美國大片《生死時速》,莫不為影片中那驚心動魄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演技而拍案叫絕,然而當你偶爾遭遇發生在你身邊的、用生命上演的那一幕幕“生死時速”時,你的心情還能如坐在影院里時那樣輕松嗎?
鏡頭一:那天周宏正與幾個同事在麻將桌上玩牌,手機突然叫了起來,當他漫不經心地打開手機,只聽老婆在電話里驚慌失措地哭喊著說兒子不行了,讓他快回來,周宏來不及問清原因,放下手機就往家里狂奔而去。沖進家門,只見5歲的兒子小雨臉色青紫,一動不動躺在床上,妻子哭喪著臉在一旁手忙腳亂,原來小雨在玩耍時不慎將一枚硬幣吸進了喉嚨里。周宏哪見過這個場面,他也慌作一團,對妻子大吼一聲:“快,快送醫院搶救!”疾駛的出租車在縣醫院急診大樓前嘎然而止,周宏抱著兒子發瘋似地沖進急診室,大夫們立即進行搶救,然而為時已晚,小雨已永遠閉上了眼睛。大夫說來得太遲了,要是早一點或許還能有救。
鏡頭二:那天王娟4歲半的女兒陳婭在晚餐時不慎將一個蠶豆吸進了喉嚨,當即出現喘氣困難,話說不出來。幸好她媽媽及時發現了,趕緊向對門在醫院做護士的王琦阿姨求救,王琦匆忙中抓了兩只大號注射囂的針頭就走,到陳家一看,陳婭快不行了,只見她雙手在胸口亂抓,全身大汗淋漓,王琦趕緊取出那兩根注射器針頭,對準陳婭頸部氣管位置刺了下去,同時她又緊急招呼打120急救電話,火速送醫院做進一步搶救。到了醫院后大夫用喉鏡取出了阻塞在喉中的蠶豆,小陳婭也終于轉危為安,撿回了一條小命。
喉、氣管、支氣管異物,統稱呼吸道異物或氣道異物,是一種常發生于兒童的危急癥,尤其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這是由于小兒還沒有形成“危險”概念,加之活潑好動,愛吃零食,喜歡把小東西放在嘴里玩,而小兒磨牙尚未出齊,口腔控制能力、咽反射、咳嗽反射尚未健全,在互相打鬧、驚嚇、哭喊、嬉笑或咳嗽時,出現突然的深吸氣,這時就很容易將含在口中的東西吸入喉、氣管、支氣管中。吸入氣管的異物種類很多,以植物性食物異物為最多見,如瓜子、花生米、玉米粒、蠶豆等,這些東西光滑質輕,又為兒童所喜食,所以年輕父母對此應多加防范意外的發生,此外硬糖塊,硬幣、口香糖、筆帽、橡皮等小東西吸入氣道的也不少見。
呼吸道異物引起的癥狀和后果,與異物所在的位置、異物的大小、氣道的阻塞程度、是否活動、有無繼發病變等因素有關系。異物的阻塞使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功能發生障礙,可表現為劇烈的咳嗽、憋氣、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尖銳異物如大頭針、牙簽、魚刺等異物還可劃傷呼吸道,引起疼痛、血痰、下咽困難、呼吸不暢等癥狀。氣道異物可造成大腦及全身臟器的廣泛缺氧,而大腦對缺氧很敏感,腦缺氧時間過長,即使勉強能保住性命,也可能落下嚴重的后遺癥,甚至變成可怕的植物人。
異物嵌頓于聲門或聲門下腔,均可發生喉阻塞,從而出現嚴重的呼吸障礙,病人坐臥不安或手足亂動,顏面青紫或蒼白,出冷汗,進而出現躁動及“三凹征”減弱,病人漸漸出現衰竭現象,無力掙扎,心跳快而弱,脈細,昏迷,心律呼吸不規則,直至心力衰竭窒息死亡。這種因呼吸道暫時被阻而出現呼吸停止的現象,在醫學上稱為“窒息”。此時除非能夠迅速取出喉部異物,否則應立即因陋就簡,實施現場急救處理。如果附近有醫生、醫院或診所,能在數分鐘之內到達的應就近求救。如果情況危急,離醫院診所較遠交通又不便,家人應先在現場自行展開急救?,F場急救通常采取環甲膜穿刺法,具體方法是迅速摸清病人頸前部的兩個隆起,第一個隆起是甲狀軟骨(俗稱喉結),第二個隆起是環狀軟骨,在這兩者之間的凹陷處就是環甲膜穿刺點。找到穿刺點后,用一個或幾個較粗大的注射針頭垂直刺入,當針尖進入氣管后(有突破感),再順氣管方向稍往下推行,讓針末端暴露于皮膚表面,用膠布固定,隨后送醫院搶救。如果當時沒有注射針頭,即以環甲膜穿刺點為中心,由左向右做一橫行切口,如果沒有手術刀,可用其他小刀代替。切口長約2~3厘米,兒童酌情縮短,切開環甲膜后,再用一根橡皮管或其他圓形管狀物(如光滑的細小塑料管、兩頭通氣的圓珠筆桿等),順著切口插入氣管,隨后將露出皮膚以外的部分加以固定,以防通氣管墜入氣管,然后急送醫院。
呼吸道異物重在預防,對于3歲以下的小兒,不要給其花生、豆類,瓜子等,吃西瓜應先將籽去掉。教育孩子不要將小的東西如硬幣、筆帽等放在口內玩耍,家長看到這類情況時也不要強行用手去挖取,而要讓孩子自己吐掉。進食時不要與孩子嬉耍打鬧,逗孩子發笑,或打罵恐嚇孩子,以免發生意外。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