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錫彤
“自誅陣”這三個字,少年時讀《鏡花緣》時見過。但那時少不更事,對這三個字不甚了了。近讀《鏡花緣》,“自誅陣”這三個字卻使我遐思綿綿。
“自誅陣”是《鏡花緣》里描寫的一個陣法。說的是“武則天剿滅徐敬業后,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在長安城外建起東西南北四座高關,分別命名為酉水關、巴刀關、才貝關、無火關(即酒、色、財、氣),總名為“自誅陣”,讓自己的四個侄子武四思、武五思、武六思、武七思分別把守。凡入陣者,見酒而醉,見色而淫,見財而貪,見氣而怒,無不自取滅亡。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史文蕓,起兵反對武則天,先后有十多名青年將領在“自誅陣”中喪命(見《鏡花緣》第九十六回至第一百回)。他們為什么不戰而亡?書中一仙人道出天機:“凡在陣中被害的,那都是自己操持不定,以致如此,何能怨人?所謂‘自誅陣,就是這個取義。”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自誅陣”乃自己找死之地也。
在《鏡花緣》里,“自誅陣”終歸被破,而破陣未動兵刃,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深入琢磨,卻悟出一個道理,這就是:道德的力量可以戰勝邪惡,浩然正氣可敵妖魔鬼怪。《鏡花緣》中描寫了一個勇闖“自誅陣”而凱旋的典型人物,他叫宋素,是個高尚道德的化身。他連闖巴刀關、才貝關這兩大兇關,在色和財面前,操守堅定,意志堅強,戰勝色欲和財欲的誘惑,成為千古英雄。宋素與那些身敗陣前的將士的生與死、成與敗從正反兩方面昭示我們:“自誅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欲熏心,正氣不足。
古往今來,能夠戰勝“自誅陣”的人還是占多數,不然,人類就難以延續。但是,自毀于“自誅陣”的畢竟不在少數。他們不僅毀了自己,也毀了他們的家庭和事業。所以,每個時代的人都贊美、效法那些能夠戰勝“自誅陣”的道德高尚者,鄙視那些自毀于“自誅陣”的丑陋小人,都希望道德高尚的人多起來,道德低下的人越少越好。正是有這種良好的愿望的推動,人類才能不斷攻破“自誅陣”,不斷進步。
(思秋薦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