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璽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戰略橋頭堡,由于在地緣政治和宗教文化等因素中的獨特地位,已在美國發起的大規模反恐行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美國打擊伊拉克計劃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美國迫不及待尋求土耳其的支持。據報道美國將拿出350億美元以拉攏土耳其。
土美互為盟友,反恐互相借重
"9.11”事件后,土耳其作為美反恐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地位凸顯,美國采用經援許諾和穿梭外交等方式,努力尋求土耳其的軍事和外交支持。2001年12月初,在美國對阿富汗反恐行動的關鍵時刻,美國再派國務卿鮑威爾訪問土耳其,就阿富汗局勢、美國反恐動向和是否打擊伊拉克等問題同土耳其磋商。同時,美國還多方撮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出巨資援救土耳其金融和經濟危機。結果,今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去年已允諾的150多億美元基礎上,再追加130多億美元援款,使土耳其經濟形勢開始有所好轉。
于是,土耳其極力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在外交、輿論、軍事以及后勤保障方面提供了支援。2001年9月下旬,土耳其同意美國隨時使用土領空和軍事基地。在10月舉行的伊斯蘭首腦會議上,土耳其一方面重申反恐不能反對整個穆斯林世界,一方面又委婉表示了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強調打恐的正義性和必要性,試圖做伊斯蘭國家的說服工作。11月初,土耳其當時雖只派遣了90名士兵前往阿富汗為美助戰,但成為了首個加入美軍打阿行動的伊斯蘭國家。
土耳其也借機以自己積極的行動抬高了要價,要求美歐等西方國家支持它撈取更多的政治、經濟實惠,如要求支持和幫助它爭取到更多經援以擺脫經濟危機、掃清國內庫爾德分裂勢力、謀求建立中亞突厥語國家共同體、加快加入歐盟、解決塞浦路斯爭端等。
爭奪中亞霸權,土耳其舉足輕重
“9.11”事件為美國進駐阿富汗和中亞提供了難得機遇,中亞各國也想借此擺脫對俄羅斯的嚴重依賴,取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以鞏固政權,穩定國內局勢。美國聲稱要在中亞長期留駐,實際就是要在中亞謀取霸權。為此,美國也不得不借重土耳其。中亞各國中大多數人都與土耳其人一樣講突厥語,所以土耳其對中亞各國施加影響具有先天優勢。前蘇聯解體后,土耳其提出“21世紀是突厥世紀”,拉攏哈、吉、烏、土熗量飴牶桶ⅲò⑷拜疆)等突厥語國家,謀求建立地跨歐亞的“突厥語國家共同體”,并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多管齊下。經過10多年的苦心經營,土耳其如今已在中亞突厥語國家中具備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另外,美要繼續在阿富汗保持影響力,掃除恐怖殘余勢力,土耳其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許多阿富汗人對土耳其人抱有好感,土耳其境內也生活著大批阿富汗人。今年4月,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后,土耳其立即重開駐阿使館。目前,土耳其擬在阿建立溫和世俗的宗教學校,此舉贏得美國贊許,稱土是“伊斯蘭世界發展的楷模”。其他國家也爭相拉攏土耳其。繼去年6月俄羅斯外長9年來第一次訪問土耳其后,今年1月,俄軍總參謀長再次訪問土耳其。甚至遠在南亞的印度,也在謀求接近土耳其,以染指阿富汗和中亞。
美中東戰略調整,尚需土配合支持
布什上臺,尤其是“9.11”以來,美國的中東戰略,在確保中東石油供應穩定的前提下,已出現了明顯調整。美國今后在審定中東政策時,將把反恐和宗教文化因素放在優先位置。今年1月底,布什發表國情咨文時,指責兩伊和朝鮮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政府中的強硬派更是多次聲言要打擊伊拉克。通過武力手段推翻伊拉克現政府已經成為布什政府的既定政策。
但是,今后美國對伊拉克政策走向又不得不考慮土耳其的意見,因為伊拉克的局勢發展直接關系到鄰國土耳其的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土耳其政府特別是軍方對此反應強烈,擔心美打伊將導致伊北部的庫族人獨立和伊國內分裂,從而嚴重影響到土耳其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因為如果伊北部的庫族人鬧獨立,勢必會影響土耳其境內的1000多萬庫族人,使土耳其15年來打擊庫族分裂勢力的努力和成果化為泡影。而去年土耳其經濟負增長8.5%,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海灣戰爭及戰后對伊拉克制裁使土耳其損失了500億美元的經濟收入,那些與伊拉克接壤、原本繁榮的土耳其東南部地區也因此而凋敝破敗。在這種處境下,如美國不顧及土耳其利益而一意孤行,將引發土耳其強烈不滿。
另一方面,土耳其也圍繞國家利益在不斷調整對伊政策。在國際社會打破禁飛令、呼吁解除對伊制裁的浪潮風起云涌時,土耳其也曾與美國保持了一定距離。“9.11”后,土耳其也反對美國擴大反恐范圍打擊伊拉克。但去年11月,土耳其改變態度,稱美國可以在掌握確鑿證據的前提下打擊伊拉克。歲末年初,土耳其又重新堅持反對立場,多次發表聲明,要求美國保證維護伊領土完整和不支持庫族獨立,否則土耳其決不支持美軍行動。鑒于此,美國不止一次保證,今后對伊政策要通報土耳其并聽取意見,以尋求土耳其軍事合作。
土耳其在中東其他問題上近年來也保持著影響,是美國今后中東政策調整中要考慮的一顆重要棋子。土以關系在美國默許下,自1996年呈結盟態勢以來,表面進展不多,但暗中兩國一直進行著軍工合作和情報交流。同時,土耳其還注意平衡與埃及、約旦、伊朗等中東國家的關系,試圖在中東和談等重大問題上施加影響,讓地區和國際社會聽到土耳其的聲音。近來,巴以雙方都向土耳其發出請求,希望土耳其從中斡旋,向對方施壓。這清楚地表明了土耳其在中東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土耳其面臨著國家安全、自身實力、經濟窘境、國內民意壓力等方面的問題,以及美國和歐盟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土耳其的要求,反恐進程的發展等等不確定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土耳其作用的發揮。而美國一貫奉行的原則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比如土耳其上下曾對其總理今年1月訪美期望甚高,但美還是拒絕了減免其50億美元軍事債務的請求,并且在增加進口土耳其商品、取消對土耳其的紡織品和鋼鐵進口配額、說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土耳其貸款163億美元等問題上,美方要么含糊其辭,要么附加了苛刻條件。而這次美國為打擊伊拉克承諾向土耳其付出350億美元,表面上美國似乎是不惜血本,但實施起來可能并不順利。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原標題為《美國緣何高看土耳其》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