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制出有效治療吸毒“心癮”的基因藥物
一種可以有效改善吸毒者心身依賴的基因藥物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研制成功。目前這項名為“戒毒反義核酸”的研究成果已經獲國家專利,這項研究是由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王正榮教授指導的課題組歷時兩年完成的。眾所周知,吸毒成癮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構成,一是生理依賴,二是心理依賴,而心理依賴更難克服。“戒毒反義核酸”可有效解決吸毒者心理成癮這一全球性的戒毒研究的難題,具有使吸毒者徹底脫毒的效果。
這種方法與國內外各種戒毒方法相比,其最大的優點是副作用小,不影響其他功能,僅是干擾了生物節律,而吸毒者本身的生物節律就是紊亂的。
有關專家透露,該成果現正申報基因治療新藥,這預示著用基因療法使吸毒者徹底脫毒的目標已不再遙遠。
謊言充斥我們的生活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男性和女性在說謊的次數上不相上下,不過兩性在說謊的原因上卻有所不同。女性說謊的原因通常是為了讓對方覺得好過一些,而男性常常為了讓自己顯得比較優越。
根據這項研究,高達六成的受測者在10分鐘的對話中,至少說一次謊,平均是2至3次。受測者所講的謊言各有不同,有些是很輕微的,例如假裝贊同對方的意見。有些則很荒謬,例如宣稱自己是某個著名樂團的成員。
研究人員指出,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常常告訴他們,即使收到不喜歡的禮物,為了禮貌也應該要假裝很喜歡。這樣的教導也許會影響孩子在長大后的行為。
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喜歡以″己貌″取人
你因為什么相信一個人呢?語言、行為還是外貌?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們更趨向于信任與自己相貌相似的人。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麗莎·德布呂納征集了若干志愿者做一個游戲。在游戲中,參與者A要與另外一名參與者B分享一筆錢。德布呂納向參與者A展示參與者B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經過計算機處理,看上去和參與者A的臉相似。結果發現,游戲的參與者更趨向于信任那些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參與者”,更樂于和他們分享這筆錢。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這種能力很可能與進化有關。在進化史中,這種“信任傾向”有可能讓我們的祖先傾向于優先幫助自己的親友,有利于把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
英國中世紀貴族菜譜:剁麻雀烤天鵝煮海豚
英國最近翻印出版了一本中世紀菜譜,從中可見當時的英倫貴族們真是口福不淺,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里游的,都抓來做成盤中餐——“剁麻雀、烤天鵝、燒羚羊、燉狗魚、烹海鰻、煮海豚……”。
這本菜譜從18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無聞地“躺”在巴斯侯爵的朗里特古堡,僅私下供學者們研究用。朗里特古堡的7間藏書室中共藏有4萬冊書,是歐洲重要的私人館藏之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菜譜中對狗魚、海鰻、鯉魚、河豚、麻雀、鵝、海鷗、云雀、孔雀等都提到了,卻對蔬菜只字未提,難道貴族們都是“肉食主義者”?
小資料:老年癡呆發病率
據悉,到200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3億,預計到21世紀中期將達4億。據調查,65歲以上老年人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癡呆病率,南方為3.9%,北方為6.9%,均已接近西方國家。如何關愛老年癡呆癥患者,已迫在眉睫。
小資料:體重指數健康標準
世界觀察協會的調查顯示,全世界超重人數已達十二億,占總人口六十二億約兩成。世界衛生組織專門為亞洲人修正了體重指數健康標準。根據這套新標準,十八歲及以上的亞洲人,體重指數在18.5~23之間為正常水平,超過23為“危及健康”的超重,“高度危害健康”的體重指數則由各個國家自行確定。目前全球統一計算體重指數(BMI)的方法,是將人的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體重70公斤,身高1.7米,則體重指數為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