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一所中學里,13歲的M深受班上男生歡迎,“他”有一個女朋友,學校里還有很多女生想當他的女朋友,只有極少數幾位老師知道“他”其實是女生。
這篇文章說,M留黑色短發,褐色眼眸,帶著明顯柔順的外貌。“他”常參加校內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學生每周一次的“他”不是同性戀、雙性戀,對自己的性別也無混淆,“他”的朋友不知道,他甚至不是男孩。
過去年,生為女兒身的M過著男孩的生活。“他”同意接受《紐約時報》雜志訪問,且說此舉是為幫助他人,“他”說:“我希望人們讀到這個故事且更了解像我這樣的人。”多數跨性別青少年都不愿或無法過雙重生活,M卻處在幾乎前所未聞的狀況,他在家人和老師支持下過著男孩的生活。
在家中7個姐妹和兩個兄弟中,M排行老七,“他”很早就出現美國小兒科學會對性別認同障礙所設定的癥狀,一再表露成為另種性別的強烈意愿,且對自己的性別不安。
5歲時M即拒絕穿女孩的衣服,且隨年齡成長愈來愈認同自己是男孩。M20歲的姐姐說:“我們總認為她長大就好了,我們曾嘗試讓她穿裙裝,但她一直哭,哭個不停。”
M坐在姐姐旁邊,右手拿著手機,他穿著一件松垮垮的黑色牛仔褲,一件連帽運動衫,整個外型既像滑板選手又像混幫派的。但“他”都不是,“他”像男孩那樣敞開雙腿說:“這是我喜歡的風格。”為什么?“他”想了幾秒,搔頭說,“我不知道,這樣很酷。”
M的媽媽是拉丁美洲裔,只會說一點點英文,他說到這個孩子就是無法用“他”這個字。媽媽以西班牙文說:“我接受我女兒,因為她是我的女兒,我愛她。但我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我偶爾會哭。”
M五年級時轉學,開學時“他”剪著短發、穿得松垮垮的去上學,老師對班上一位同學說:“請告訴這位紳士他的位子在哪里。”M不好意思糾正老師,“他”走到自己位子坐下來,幾分鐘后才掌握那片刻的重大意義,“他”說:“當時我才明白,我可以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當男生。大家都認為我是男生。”
M并未把在學校發生的這件事告訴家人,于是那年“他”過著秘密的雙重生活:在家中做女兒,在學校當男生。因為“他”有個中性的名字,老師同學從未起疑。這個秘密直到去年才被揭穿,學校一個顧問打電話到家里,對M的媽媽說:“你兒子……”,不知情的媽媽說:“她不是我兒子,她是我女兒。”學校要求M今年要跟其他女生一起上體操課,M在媽媽支持下轉學。
轉學后“他”碰到一個愛護學生的好老師,這位老師在和校長、顧問、校護和學區代表商量后,為“他”安排一個安全的環境。M說,“他”不擔心同學發現自己真正的性別,但“他”承認對明年進入地區高中后的情形感到不確定。
M的胸部自去年起開始發育,如今“他”在外衣下穿著三層襯衣,站立時也略微駝背。M毫不猶豫地說,“他”希望能做變性手術,但“他”知道醫師不會在他這個年紀進行這項包括荷爾蒙治療、減胸、建構男性生殖器和切除子宮及卵巢等在內的大手術。
[譯自美國《紐約時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