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德國HK公司研制的P117.62mm水下手槍,我們雖然早有耳聞,卻知之甚少。但最近的一期德文雜志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它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情況。現把它編譯過來供讀者參考。
研制動因
自從戰斗潛水員投入戰斗那天開始,人們就一直努力給他配備一種能在水下防御敵方攻擊的武器。一開始,他們攜帶的防身武器是匕首,但很快發現,在與敵人非接觸戰斗中,匕首根本不頂用。后來,一些國家給水下戰斗員配發了飛鏢,但由于這個東西體積太大,不便攜帶和使用。繼而發展到由橡膠繩、彈簧或氣動力發射殺傷彈的武器系統。但這些裝置都是一次性裝填的,射速低,射程近,殺傷力很小,效果不理想。
再者,對普通武器而言,水下射擊存在兩方面困難:首先是水的密度較高(比干燥空氣高出800倍),二是槍管中會灌滿水。第一個因素會極大地減少彈頭的射擊距離和降低飛行穩定性;第二個因素會急劇地增大槍管內火藥燃氣的壓力和武器自動機的動能(當需要自動或半自動射擊時),會使武器部件損壞。另外,如果在海水里執行任務,武器易被鹽水腐蝕。所以,水下射擊必須研制專門的槍械和彈藥。
1971年,德國AJW工廠曾研制過一種水下手槍——BUW2。這是一種可以多次裝填的半自動射擊武器,發射一種帶有流體穩定結構的火箭彈頭。彈藥分別裝在4根槍管內,槍管組成了一個一次性使用的整體。1978年,美國專家里戈林·巴爾設計了一種水下彈匣式魚鰾步槍。該槍裝有一個轉輪,內有13根發射管,管內裝有火箭彈。它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轉輪槍。發射管是這樣排列的:一個在中心,環繞它有兩圈發射管,每圈6個。有3個擊錘,一個在中心,其他兩個分別用于兩圈排列的發射管。聯動擊錘和定位機構能夠保證連續射擊,首先是外圈的,然后是內圈的,包括中心發射管。每一發槍彈都帶有微型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在火藥燃氣作用下,彈從槍管中飛出。重新裝彈時,需要取下轉輪,裝上槍彈后重新歸位。這種大容彈量武器可以使水下勇士有持續的火力。但這兩種水下槍均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在世界上真正有名的水下手槍應屬德國HK公司研制成功的P11水下手槍。
結構與功能
P11水下手槍的結構和功能與普通手槍截然不同。它可在水下10m深處使用。由于受水下使用條件的限制,必須將槍的機械零部件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滿足防止海水腐蝕的特殊要求。另外,一支像半自動手槍這樣的單發槍械,在水中使用問題較多,水進入槍管之后會危及射手的安全。
P11水下手槍通過采用槍管束而解決了上述問題。槍管束包含5根槍管、5份電擊發發射藥和5個箭形彈頭,發射時靠電流依次擊發。槍管束由一個導引和閉鎖凸起插入握把,用一個轉向銷固定。槍管束外包防水塑料套,發射時,槍管束里的箭形彈頭射穿塑料套,穿水而去。
包含5根槍管、5份電擊發發射藥和5個箭形彈頭,發射時靠電流依次擊發。槍管束由一個導引和閉鎖凸起插入握把,用一個轉向銷固定。槍管束外包防水塑料套,發射時,槍管束里的箭形彈頭射穿塑料套,穿水而去。
槍管束上有缺口、準星式機械瞄具,為了能在水下模糊的光線中較好地瞄準目標,瞄具上帶有含氚的β光源。
質量700g的槍管束有兩種型號,一種帶水下使用的槍彈,一種帶空氣中使用的槍彈。
除槍管束外,第二個組件就是用粘結劑粘接的聚合物握把。握把容納槍管束并包含發射機構,發射機構的2個12V電池組裝在握把里。扣扳機時,電池組釋放電流,電流由觸點傳輸給發射藥,點火擊發槍彈。發射以后自動轉換到下一個觸點。
箭彈在水下的有效射程為15m。彈頭的彈道易受電流的影響。在空氣中的有效射程為25m,但其精度也容易受橫風的影響。彈頭的侵徹力主要取決于著角的大小。在水中,近距離可以穿透1cm厚的鋼板。在空氣中,25m距離上也可以穿透同樣厚的鋼板。
與P11水下手槍一起供貨的有包裝箱一個,水下、空氣中使用的“科杜拉(Cordura)”手槍套一個,槍管束包裝袋一個,電擊發機構檢測工具一套。
據士兵們反映,P11在射擊時據槍很舒服,幾乎沒有后坐感。
使用情況
由于P11是專門用于特種作戰和反恐怖作戰的,所以其裝備情況沒有正式數據可考證。它的生產數量HK公司也沒有公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聯邦國防軍海軍武裝潛水隊及陸軍特種部隊與偵察部隊均裝備了該槍。據估計第九邊防大隊也有一些。
至于外國軍隊的使用情況,從媒體刊登的照片看,意大利海軍的戰斗潛水員配備有P11水下手槍。另外,英國的特種部隊、美國的“三角洲”部隊和“海、空、陸滲透偵察組”、以色列的第13海軍縱隊、丹麥的弗羅曼軍團、法國的國家憲兵隊等,也裝備有P11水下手槍。
主要諸元
口徑 7.62mm
配用槍彈 7.62×62mm箭形彈
全槍長 200mm
槍寬 60mm
全槍質量 1.2kg,其中槍管束700g
槍口動能 155J
初速 190m/s
有效射程 15m(水下),25m(空氣中)
方韋福 編譯
(編輯/魏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