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練習攻防動作之前
1、攻防動作的定義
在空手道被視為秘技的時代,由于一般是個人鍛煉,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自從空手道迅速大眾化以來,由于在學校、公司、武館等地進行得多了起來,攻防動作的練習,也就盛行起來了。不僅形,攻防動作的練習、掌握身體的動作方法與對手之間的間隔等非常微妙的情況也非常有用。但是,攻防動作最終也是形的應用,所以,必須要注意不要太注重攻防動作,而使得技巧散亂。
2、攻防動作的種類
基本攻防動作:在基本攻防動作里,有三指攻防動作(五指攻防動作)和基本一指攻防動作兩種。攻擊方必須在預先明確規定好以什么樣的技巧攻打對手的什么地方之后再開始動作。為此,也被稱為規定攻防動作。
自由一指攻防動作:自由一指攻防動作,雖說預先已經規定好攻擊方和防御方,但是攻擊方何時攻擊、攻擊何處都可以,這一點與基本攻防動作不同。即使面對強大的攻擊,也必須注意這一點。另外,攻擊者無論對方的防守多么堅固,必須陸續使用各種技巧攻擊。
因此,能夠從攻擊、防備方法、呼吸、間隔等各個方面研究攻防術,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也有這種情況,即沒有規定最初的技巧,就屢屢進行自由攻防動作。但是,因為這畢竟是一指攻防動作,所以不可忘記以最初的技巧進行攻擊。
自由攻防動作:自由攻防動作,雙方行禮,互相面對,除了將攻擊手阻止在致命處的稍微前面處之外,與真正的戰斗沒有兩樣。因為相應地伴有危險,所以一定要請有段者在場,進行指導。在自由攻防動作里,由于雙方都非常緊張,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技巧很難發揮出來。所以,作為練習方法,自由一指攻防動作比較適宜。
3、攻防動作的注意事項
(1)在練習攻防動作時,必須嚴格遵守的是,絕對不能撞。這是為了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如果不能遵守這個原則的話,就不要進行攻防動作的練習。特別是不能感情用事,弄傷對方。那樣的人,沒有資格練習空手道。要在想一想“以禮開始,以禮結束”這個空手道精神之后,再進行攻防動作的練習。
(2)攻擊方與招架方:攻防動作,一般是兩個人一組進行,即攻擊者與招架攻擊者。前者叫“攻擊方”,后者稱為“招架方”。練習攻防動作時,如果兩個人的力量不同時充沛的話,不會達到理想的境界。同時,相互妥協、認真的練習態度,在提高技巧上,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換句話說,“嚴”是攻防動作練習的根本精神。
(3)“進攻”明確:招架方一旦防御對手的攻擊之后,立即進行反擊,動作要迅速有力。敷行了事的進攻,會給對方喘息的機會,與“一拳必殺”的空手道精神也是相違背的,必須直到最后,使盡全身力氣。
(4)重要的裂帛似的“氣勢”:在進行攻擊的瞬間,加入全身迸發出的裂帛似的氣勢。另外,“氣勢”也最能體現武道根本的精神。精于修業的武道氣勢,僅此就能給對方以可怕感,能夠阻止對方的動作。練習時,要注意動作與氣勢要完全吻合。
4、攻防動作的架勢
在基本攻防動作里,攻擊方下段移動,招架方呈自然體。這是因為如果是自然體的話,不僅動作隨意,攻擊方攻擊時,容易瞄準目標。但是,隨著不斷的進步,招架方也要拉開架勢。這是因為,如果這樣的話,攻擊方相應地攻擊難度增加,有必要進行更強有力的擊、踢。
這樣,就逐漸移向“自由攻防動作”。在自由攻防動作里,對手自然不必考慮說自己的身體大小、拿手技巧,下一步該采取那種技巧等各種要素,架勢也不一樣。重要的是要在保持穩重、沉著的同時,進行鉆研,以便能做出瞬間的動作。
(5)間隔的掌握
不僅是空手道,所有的武道,“間隔”都很重要。所謂間隔,是由自己與對手的位置、間距、方向等關聯決定的。說到關聯,是指逼近到“能夠飛入、放倒對手”的位置的瞬間。
因此,自身容易攻擊,而對手還不能夠攻擊,這樣的局勢,在決定勝負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基本攻防動作里,相互間的間隔約為1米,當然可以根據攻擊方的體格掌握適當的間隔。但是在自由攻防動作里,因為有各自相互間的攻、守的想法,所以怎樣的間隔合適,不能一概而論。間隔的掌握,技巧越高,越需要專業性的判斷,所以充分研究非常重要。
經常看比賽就會發現,或許是為了習慣“不撞”這個原則,相互間靠得太近,雖然到了已經可以攻擊的狀態,仍然互相瞪著眼這種情況,這被認為是由比賽制度的普及而產生的一種弊病,對于這一點,應該特別注意。
(6)身體的操作
在空手道里,有“外接招強于內接招,外接招不如身體運作”這樣的說法。所謂身體的運作,是指在被攻擊的瞬間,比對方的動作早一瞬間向左右移動,其結果就會處于比對方有利的態勢。但是,如果身體運作成為逃避動作的話,就會放任對手的連續攻擊。所以,不管怎么說,必須要稍微錯開對手的擊、踢,而飛入對手的懷中。
二、攻防動作的解說
1、三指攻防動作
三指攻防動作是為了充分掌握基本技巧而進行的最初步的攻防動作。攻擊方連續三次攻擊,招架方防御對手的攻擊。而且,招架了對手最后一次(第三次)攻擊,立即反擊,順勢精神貫注攻擊對手的致命處。到此,暫且告一段落,以下,攻和防將交替進行。
(1)禮

以注意的姿勢,兩手置于腿兩側行禮。行禮時,膝不能彎曲,上身微彎,眼睛絕對不能離開對方(圖1)。
(2)預備
相互對視,以自然體站立,間隔約1米,眼睛注視對方的眼。在武道里,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無精打采(圖2)。
(3)架勢
攻擊方(圖左)很快將右腿跨出一步,進行下段移動。招架方(圖右)伸開腳呈自然體,注意兩者的眼睛(圖3)。
(4)攻擊方右上段攻擊,招架方左上段上接招
攻擊方將右腳飛快地前進一步,同時朝著對手的面部進行右上段攻擊。這時要注意,腰不能伸,肩不能高。另外,前進時,左腳決不是猛地展開伸出,而是態勢不變,使腳絆,一口氣攻擊。招架方在對方的攻擊動作發出之后,立即將右腳伸開一步,呈前屈站立的同時,以左上段上接招防御正擊(圖4)。
如果太靠后的話,就不能正確地接招,要保持有飛入對手懷中的心情。另外,邊扭動左臂,邊傾斜著上擊,如果能瓦解對手的攻擊的話,就容易接招了。如果拳頭擊中對手面部的話,接招就會成為攻擊。無論是攻擊方還是招架方,都要常常注意,收回的手能夠馬上攻擊。
(5)攻擊方上段攻擊,招架方右上段上接招
攻擊方伸開右拳,在左腳前進一步的同時,進行上段正擊。攻擊方在一個一個的攻擊上要傾注全力,即使有約在先,如果不認真地攻擊對手面部的話,招架方的技巧相應地也就遲鈍了。在這點上,接招失敗時,如果正擊擊中面部的話,彼此都緊張,而且動作會進行不下去。招架方,快速收回4中接招的左臂,左腳前進一步呈前屈站立的同時,進行右上段上接招(圖5)。后退時,要注意左腳后跟不要浮起來。全身心注意接招,很容易疏忽下半身,如果技藝更進一步的話,前屈可以采取不動站立。但是,在最初階段,因為前屈,腰部可以充分穩定。所以,相應地能夠掌握正確的姿勢。
(6)攻擊方右上段攻擊,招架方左上段上接招
攻擊方右腳前進一步的同時,要到最后不懈勁地進行右上段攻擊。隨著攻擊次數的增加,腰容易浮起來,要漸漸地使腰降低、前進,這樣才是最好的。招架方收回在5中接招的右臂,右腳前進一步呈前屈站立的同時,進行左上段上接招(圖6)。
(7)招架方右中段逆擊運作
招架方在用左臂招架對手的正擊的瞬間,抓住對方的手臂,向自己的左腰方向拉的同時,吆喝著向對方軟肋處進行左中段逆擊。這時,可以利用左膝,順勢弄倒對方的身體。即使擊不倒對手,那種攻勢還是很必要的。另外,也可以左手不抓住對方的臂,姿勢保持不變,拉到左腰上方。如果這個動作不能很好地進行的話,要反復進行直到最后完成。但是,一旦完成的話,雙方馬上分開,再次保持一定距離,一邊注意對手的動向,一邊靜靜地回到準備的姿勢(圖7)。
交替:擊打、接招三次結束后,接下來要將攻和防交替進行。通常進行3個來回,結束后,再次回到注意的姿勢,行禮。
攻和防的基本類型
在此已經介紹了攻擊方的上段攻擊和招架方的上接招的情況,除此之外,要練習下面的攻擊方法和接招方法。
攻擊方上段攻擊時接招
上段內接招(鐵錘):手伸開不變,也可以握成拳,揮下鐵錘,在接招的瞬間,必須跳入對手的內側,很好地接招。這樣,接招也會轉變為攻擊,腰部要充分穩住,呈半身狀態。
上段外接招:伸開手、握住手都可以,這時,身體的妥善運作成為必要。面對對手的擊打,如果過于躲到外側的話,不僅下個動作難做,還有被對手更進一步的連續攻擊利用的擔心。
攻擊方中段攻擊時接招
手刀接招:內接招、外接招都可以。只是與其向側面移動,不如引誘對手攻擊的好。另外,不是憑借力量,而是利用身體的巧妙運作合理地接招很重要。
中段臂接招:這種接招也要內、外兩方進行練習。但是,如果不充分伸直肘、夾緊腋下接招的話,很容易被利用。與手刀一樣,用手腕引誘,容易接招。
攻擊方踢時接招:下段移動也可以免去擊打,通過巧妙的身體運作,從正面躲開自己的身體。下段移動也可以彌補這個而進行踢,大致劃分的話,進入內側時,下蹲、緊緊地擋?。粡耐鈧冉诱袝r,逼近踢的線路,巧妙運作身體,接近對手。另外,雖說是下段的移動,也可以從下方將腳抄起,封住對手動作的方法。在招架踢時,非常有效。
攻擊技巧:
進行攻防動作時,因為動作比較劇烈,人們在不斷探求臨戰時的應對技巧,但基本上是接招上段時,攻擊中段或下段,與此相反,招架中段或下段時,攻擊上段比較好。之外,從正對面反擊,不如從對方的側面攻擊更有利一些。在進行攻擊時,不要忘記要伴隨有力量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