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昌浩是紅軍中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宣告成立后,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總政委。在1936年8月的沙窩會議上,他又擔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員。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渡黃河,進入甘肅河西走廊,改稱西路軍,陳昌浩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西路軍最后失敗了。
以后,他去延安不久,因患有嚴重的胃潰瘍,被批準到蘇聯治病。
1941年,德國法西斯突襲蘇聯,陳昌浩被緊急疏散到中亞共和國一個名叫科坎加的小鎮。
1942年冬天,陳昌浩接到蘇聯人民外交委員會聘他為翻譯的公函。他很快就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盡了一名國際主義戰士的責任。
1943年,共產國際宣告解散。經季米特洛夫提議,蘇共中央把陳昌浩、李立三、冼星海等人找了回來,先后安排他們到蘇聯外國文學和民族文化出版局工作。陳昌浩從此開始從事翻譯工作。
陳昌浩的譯著《近代世界革命史》、《共產黨和共產主義》《政黨論》《列寧文集》(兩卷集)等先后在蘇聯出版。除了翻譯馬列著作之外,蘇聯方面又請陳昌浩主編一部工程浩大的新版《俄華辭典》。舊版是十月革命前編纂的,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此后,陳昌浩把時間幾乎都用在了這項工作之中。
(何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