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紅星報》等媒體報道,美伊戰爭的進程和伊拉克軍隊的慘敗使俄羅斯軍方始料未及。它們認為,美伊戰爭是“以出乎俄羅斯預料的方式開始,以出乎預料的方式進行,并以出乎預料的方式結束”。它所帶給俄羅斯的不僅僅是思想的陣痛,還有對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的啟示。
伊拉克戰爭使俄將軍們感到震撼
在美伊戰爭行動結束之前,眾多俄羅斯軍事專家和高級將領都認為,隨著戰爭的持續深入,伊拉克軍隊的反抗將日趨猛烈,美英聯軍將會有大量的人員傷亡,局勢將變得“十分復雜并難于控制”。這些高級將領和軍事權威在對美伊戰爭走勢進行分析預測時都認為,美軍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及在電子偵察、目標定位和精確制導武器等方面的優勢并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美國人將“不得不接受伊拉克人強加的戰爭劇本”。但伊拉克戰爭的最終結局卻極大地震動了俄羅斯軍界。這些將軍們對此所感到的震撼完全是出于對國家前途的某種擔憂。
目前,由俄羅斯軍事專家和前政府要員組成的獨立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已經著手研究美伊戰爭對俄羅斯軍隊建設以及軍事改革的現實及深遠的影響。他們一致認為,俄羅斯最高軍政當局必須把重建軍隊和實行軍事改革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在兩次車臣戰爭中負責指揮俄軍作戰的沙馬諾夫將軍說:“沒有強大的軍隊也就沒有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總統則強調指出,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俄羅斯就沒有“競爭力”,就不能保衛自己國家或盟國,并且可能會被經濟上和軍事上更強大的國家所征服。
俄羅斯成立12年來,每一任國防部長在就職時都保證要對軍隊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但事實上,俄軍的改革卻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狀態。雖然軍隊員額得以大幅削減,但在軍隊的指揮結構、武器裝備系統及其編制體制等方面基本沒有改變。軍隊的大規模裁員與國家投入的減少使現實國防需要與軍隊實際戰斗力相互矛盾,政治需要和軍隊建設需要與軍事發展的客觀規律相互矛盾,從而使軍事改革崎嶇坎坷、步履維艱。
由于上述原因,不僅使俄羅斯在與美國的戰略級較量中步步退縮,而且由于軍隊建設經費嚴重不足,使賴以支撐俄羅斯大國地位的核武器也呈現出老化衰竭趨勢。俄軍方高級領導人認為,目前俄軍的作戰能力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俄軍整體上處于“維持生活的狀態”,戰備水準只達到規定值的40%。俄羅斯國防部戰略研究機構負責人德沃爾金指出:“我們從這次海灣戰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俄武裝力量結構過于陳舊,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美伊戰爭從某個側面暴露了俄軍與美軍在作戰能力上的巨大差距。”俄羅斯軍事未來學家斯里普琴科中將在評價俄美兩國目前軍事實力時認為:“我們的作戰水平比美國落后整整一代。”俄羅斯與美國的軍事差距究竟存在于何種領域,到底有多大距離,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值得俄羅斯政治家和軍事家們深思的、事關俄羅斯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加快對新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研發
俄羅斯國防部前副部長米洛諾夫上將認為,雖然“沙漠風暴”已過去10年,但伊拉克軍隊卻未能補充裝備方面的損夫,武器也沒有更新換代,因此無力與裝備現代化的、指揮數字化的美軍相對抗。伊拉克在偵察、指揮以及電子對抗方面尤為落后。雖然伊軍的中遠程雷達系統表現出色,但防空部隊卻無法擊落來襲的導彈。從美伊戰爭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對空導彈防御系統、偵察系統和自動化指揮系統方面,還是在干擾和防護系統方面,美伊戰爭都使俄軍意識到美軍的空地一體化作戰和信息化作戰所蘊含的巨大威力。
美伊戰爭充分說明,俄羅斯應當采取緊急舉措,消除或降低俄羅斯武裝力量與西方軍隊之間在航空航天偵察、自動尋的、作戰指揮、通信及高精度制導武器方面存在的技術差距。而俄羅斯軍隊在最近10年中,除了戰略火箭軍得到少許新式裝備之外,其他軍兵種的裝備絲毫未得到更新。因此,俄軍事改革最重要的任務在于,即使消除不了美俄軍隊之間已有的技術以及武器裝備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要設法阻止現有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在軍事政治形勢變得越發不可預測的情況下,俄武裝力量改革以及國防工業改革再也不能患得患失、得過且過了。
伊拉克戰爭剛結束,普京總統就任命少壯派軍事改革專家布魯京為總統軍事顧問,準備強力推進軍事改革。布魯京認為,研發和列裝先進的精確打擊武器及偵察預警系統是軍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提高軍隊建設水平以及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關鍵。普京在向杜馬發表的年度講話中認為“武裝部隊的現代化”是國家的首要任務。為此,俄羅斯軍隊將用包括新式“戰略武器”在內的先進的現代化武器重新武裝起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俄軍在軍事改革和國防建設方面選擇了重點突破方向,即大力發展C\\+4ISR智能指揮系統和高精度大威力武器。俄軍已計劃在2010~2015年期間建立未來武裝力量的高科技基地,大力挽救軍事科研所和武器設計局,與此同時,還將對國家的軍工產業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對軍事理論及作戰思想將作出修改
俄軍方認為,為了對付國際恐怖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必須對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現行軍事學說及武裝力量的任務進行重新規定。美伊戰爭表明,根據21世紀要求建設的武裝力量比根據20世紀60~70年代的建軍思想建設的武裝力量更具有優勢,即使后者兵力強大,人數眾多。俄羅斯國防部前不久在圣彼得堡召開為期4天的專題討論會,對美伊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深入探討。俄羅斯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斯科沃爾佐夫大將、陸軍總參謀長莫羅佐夫大將、防空部隊司令達尼爾金大將等眾多軍事專家、高級將領結合美伊戰爭的啟示,紛紛獻計獻策,提出對加速國防建設和軍事改革的建議,準備據此來制訂軍隊未來改革方案。
多數與會者認為,由于受長期冷戰思維的影響,俄羅斯許多高級軍事將領仍徘徊在準備打世界大戰的幻想當中。他們把俄羅斯仍然定位為超級大國是不現實的,因為俄軍現有的尖端武器裝備配套性差,組織結構和作戰思想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且俄軍傳統的戰法、傳統的軍事思想是相當落后的。以俄軍事科學院院長加列耶夫大將為代表的軍事專家認為,必須對現有的軍事學說以及相關的軍事規章進行修改,因為其中的許多思想和提法已經不再符合現代軍事發展的要求。而在斯摩凌斯克召開的軍事科學大會上,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參學院、陸軍司令部、軍區防空兵局、軍事科學院的代表和軍工企業總設計師等就軍兵種部隊的發展前景交換了意見。新的軍事學說已經正式提出要發展太空部隊,建立高科技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大幅度提高部隊和兵團的機動性能,奪取和保持制空權,進一步加強軍隊的質量建設。
俄軍領導人還認為,俄羅斯軍事院校的教材也已陳舊過時,它還停留在大規模地面兵團推進、機械化線式作戰的理論上,與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所采取的戰略、戰役、戰術層次模糊,前方后方界限不明的超視距立體聯合作戰相去甚遠。況且,兩次車臣戰爭的進程也都反映出俄軍無論是在部隊人員素質還是作戰訓練方法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嚴重偏差,因此,急需對反映建軍思想和訓練方法的軍事院校教材進行整體的、徹底的變革。
俄軍人數今年底將減至85萬人
目前,俄羅斯武裝力量兵力已削減至120萬人。根據俄羅斯財政承受能力和軍隊改革的需要,到2003年底,軍隊總員額將進一步減至85萬人。有些人甚至認為,對于俄羅斯的軍事政治地位來說,武裝力量80萬人也太多了,只需要55萬~60萬人就夠了。為了贏得未來戰爭,需要的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編制精干的軍隊。普京總統則聲稱:“到2007年,所有常備戰斗部隊由志愿兵組成。到2008年以后,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應征入伍者將服役一年,而不是現在的兩年。俄羅斯將成為一個擁有精良裝備的職業化軍隊的既強大又有實力的國家。”
著名軍事理論家斯里普琴科認為,未來戰爭多數為非接觸作戰,陸海空天電并舉,美英海軍和陸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倚仗絕對的制空權、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出色的作戰訓練,成功地實施聯合作戰,這就是對軍隊建構模式的最好證明。伊拉克戰爭經驗表明,作戰行動早已不是由武裝力量中的某一軍兵種實施,而是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而俄軍目前尚沒有聯合司令部和機動靈活的快速反應部隊。
俄軍事科學院院長加列耶夫認為,美伊戰爭中爭奪港口巴士拉和烏姆蓋斯爾的作戰行動已徹底推翻了關于21世紀戰爭不再需要部署地面部隊以及陸軍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大大下降的說法。美伊戰爭證明,地面戰沒有成為歷史,也沒有完全讓位于非接觸作戰。
俄軍正在對各級指揮員進行再培訓
俄國防部副部長巴恩闊夫大將則認為,更大的危險在于俄羅斯的軍事院校喪失了優良傳統。目前它們培養的學員知識面過于狹窄,根本無法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軍事院校培養出的軍官應當能夠有效管理其所轄人員,舉止得當,心理健康。在這方面,俄軍應當吸取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將未來軍官培養成為訓練有素、能力全面、恪盡職守的軍人。為此,俄軍正在對各級指揮員進行再培訓。
另外,軍官隊伍的職業水平和社會地位也在不斷下降,兩年制速成軍官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約占軍官總數的60%,而年輕士官就更為缺乏。為此,俄軍準備加速軍隊職業化的進程。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俄美軍事對抗,并在戰爭中處于主動地位,俄軍高級領導層還特別注意擬制多種方案,將戰略戰役思想、戰役戰術思想、軍隊的現實及未來作戰水平與相關專業評估機構所作的分析預測相結合。除此之外,還準備發展性能先進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大力改進并列裝實時毀傷攻擊系統;保護俄羅斯軍工企業在動蕩的市場經濟中免遭再次沉重打擊;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改善武器裝備;采取一切手段加強軍事人才建設,千方百計地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及福利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