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杰 張敏州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349(2003)09—0535—04
在冠心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血小板機制貫穿始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學說認為,在冠心病的開始階段,動脈內膜損傷,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血小板在該處黏附繼而聚集,隨后發生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微血栓。血小板聚集后釋出一些活性物質,如TXA2(在體內不穩定,很快轉化為TXB2)、血小板源生長因子、5-羥色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產、血小板第4因子等,在以上活性物質的綜合作用下,血小板進一步黏附、聚集,血管收縮,平滑肌細胞增生、游移,成纖維細胞增生,內皮細胞進一步損傷,在脂質浸潤的參與下,逐漸形成粥樣斑塊。近年來,在對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功能影響方面,中醫藥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