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儒
黨的十六大一個歷史性貢獻就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能不能把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變為偉大的實踐,我認為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和決策水平,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下面,圍繞這個問題,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用戰略眼光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
首先,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理論意義。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既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為我們根據實際判定和實施推動一系列科學戰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為我們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也為我們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其次,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大的實踐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我黨80年偉大實踐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而且是當今時代的產物,是解決我們黨的建設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問題的新創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現實性。要密切聯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聯系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抓緊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各項工作實踐中去。努力做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新的實踐,并努力在實踐中繼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三,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鮮明的政治意義。列寧指出:“所謂政治,就是國家政權及與此相關的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意義就在于它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是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的理論基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我們黨執政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略,它分別從經濟基礎、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上揭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并將長期執政的深刻根源,同時也昭示著我們黨只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我們要善于從這些戰略意義中深刻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從中領會和掌握戰略思維和理論思維,不斷提高自身戰略思維能力和戰略決策水平,在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上取得新成效。
二、從戰略高度謀劃“第一要務”,加快首府地區現代化建設
發展是貫穿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也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我們要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把握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根本。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變化那變化,發展才能有變化;這問題那問題,發展是最根本的問題;這關鍵那關鍵,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呼和浩特市作為自治區的首府,近年來把推進工業化作為首府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工業增速2001、2002連續兩年居全國42個中心城市之首。今年上半年盡管遇到突如其來的“非典”干擾,但仍保持了高增速,繼續處于全國42個中心城市第二。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隨著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完成和后WTO時代的到來,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發展的機遇,更多的將是如何迎接挑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我們必須跳過兩道門檻:一是在國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競爭與整合中,突顯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成為中國城市經濟的增長極;二是爭取在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中跟隨北京、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搭乘第一航班進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目前我們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吸納外資、對外貿易發展嚴重滯后、對外開放環境亟需優化。呼市2002年雖然GDP增長取得驕人業績,但經濟的外向型水平仍然很低,GDP增長主要還是靠區域內投資拉動,我們的市場拓展能力還居于劣勢。傳統的農牧業產品將受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很大沖擊,工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充滿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立足戰略高度,來謀劃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首先,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重點思考和把握以下戰略問題。一是要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大力解放思想、優化開放環境,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國際戰略方針,扎實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二是要加大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明確發展重點。通過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開拓市場、擴大需求、增加就業,這是關系我市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三是要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大引智力度,把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四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首府生態建設和現代化城市建設。以清醒的大局意識和戰略頭腦,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決不以犧牲后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五是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有所作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深化改革,掃除深層次體制障礙。
其次,要進一步調整完善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發展思路。我市今年有把握提前兩年完成“十五”計劃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有必要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重新認識和審勢我市的發展優勢、發展潛力和發展條件,完善發展思路,制定新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激發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努力實現首府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根據我市在全區的首府地位,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發展的總體設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我市的各項工作置于全區乃至全國的發展大局之中,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對外開放,找準座標,突出特色,自我加壓,奮力趕超,瞄準近期“兩大目標”,努力實現“八大突破”,再創發展新優勢,實現發展新跨越,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府城市進程。
所謂瞄準近期“兩大目標”:第一大目標是,實現三個翻番,即在今年完成的指標基礎上,到2007年全市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全市GDP在2003年完成400億元,年均遞增18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7900元基礎上翻一番,力爭達到16萬元,年均遞增192%;農民人均純收入在3000元基礎上翻一番,力爭達到6000元,年均遞增189%。
第二大目標是,到2007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時,呼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和人均收入水平實現“一個第一、一個前列”,即在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城市中排第一位,在西部11個省會首府城市中走進前列。
確保實現上述兩大目標,要力爭在以下八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一個地區發展的程度。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我們的思想觀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把解放思想作為一項動力工程來抓,以解放思想帶動觀念更新,促進經濟發展。
二是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優勢企業上要有新突破。我們要下大氣力抓好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培育、壯大。以乳業、電子信息、電力三大支柱產業為龍頭,著力構筑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帶動全市工業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三是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上有新突破。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四是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要有新突破。要做到三年一小變,五年一中變,七年一大變。從明年起,我們再用4年的時間,到2007年,使首府城市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觀,建設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五是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上要有新突破。要研究制定我市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服務業的發展思路、工作重點和具體政策措施,找準突破口,力爭把我市迅速建設成為全區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的綜合服務水平。
六是在推進旗縣區經濟和重點園區發展上要有新突破。各旗縣區要有確立工業立旗的思想,從實際出發,培育和發展立旗、立縣、立區的工業項目、企業和產業,千方百計拉長工業這條“短腿”。從明年算起,有條件的旗縣區要努力做到經濟總量三年翻一番。要把工業園區作為發展的重要載體,突出重點,培育特色,創造寬松環境,力爭有大的突破。
七是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上要有新突破。預計今后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要達到1400億元以上,年均遞增24%。滿足大量的投資需求,我們只能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優化“軟環境”,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把呼市打造成西部地區發展環境最優城市。
八是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上要有新突破。確保今后完成經濟翻一番的目標,實現首府發展的新跨越,關鍵在人。要大力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五種能力”,特別是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從而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干部隊伍的素質。
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踐行。我們既要立足戰略全局,思考宏觀發展戰略,又要立足首府實際,謀劃全市如何更快、更好地發展。作為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理應走在自治區的前列,這既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期望,也是首府地區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們決心排除一切干擾,掃除一切障礙,從戰略的高度,以創新的方法,走出一條改革發展的新路子,講硬道理,做實事情,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群眾,全力以赴加快首府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不斷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