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鐸
隨著醫改的深入,百姓偶有小恙則到就近街區的藥店買藥服用已成時尚。這確實方便快捷,省時省錢。但對那些本來就機體老化,代謝功能及對藥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藥物副作用能力都大大降低的老年患者來說,可就不能也只圖方便,因為這極易產生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損害身體健康,有時還會使自己所患病癥蔓延,甚至急轉直下貽誤治療。對此,老年患者決不可忽視。
最近筆者就遇到這樣一個實例:一位因患類風濕病而臥床近一年的老年人,身上局部出現紅斑并起些小水泡,其女兒憑“經驗”認為是表皮的細菌感染,就到藥店為老人買回幾盒抗生素膠囊和外用軟膏,可用藥幾天仍不見好轉并日趨擴展,后經請來出診的皮膚科醫生診斷為帶狀皰疹,并告之此病很有可能是因患者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及自身免疫力低下而激活病毒引起的。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沒有幾天,老人惠處的皮膚就逐漸收斂好轉。類似這樣隨意用藥使病情加重或顧此失彼的現象決非少見。為此筆者提醒那些盲目實施“自助醫療”的患者,治病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患病一定要到醫院診察出病因(像感冒的病因就有多種),就是病因清楚,也要請醫生幫助分析患者相關器官的功能,綜合考慮藥品的副作用,才能對癥下藥,千萬不可只憑對醫道、藥道,的“一知羋解”就斷病用藥。也奉勸那些長年靠藥物維持健康的老年患者,對待藥物一定要采取認真、謹慎的態度,不要過于迷信藥物作用,即便是離藥不行,也應定期攜帶病歷與醫生溝通,使醫生能有依據地判斷患者的病情及身體的變化,以指導您更加科學、規范地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