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而言
這些日子,臺灣民進黨當局鬧得最兇的是要在明年3月選舉前,甚至和選舉同時搞“公民投票”,借口是將第四核電廠存廢問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問題以及“立法院”改造等問題“訴諸民意”。
大家都知道,“公投”是民進黨為推行其“臺獨”圖謀而拉來做“虎皮”的“大旗”。直至今日,“臺獨”在臺灣只是少數人的主張,而且也是違反臺灣現有法規的。“臺獨”既不得人心,又無“合法性”,民進黨就想借助“公投”來為“臺獨”披上“合法”的外衣。這是臺灣分裂勢力鬧“公投”的真正目的。在選戰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民進黨鬧“公投”還有“一石二鳥”的如意算盤。首先,它企圖邁出“公投”第一步,實現“突破”,為推行“漸進式臺獨”打開最重要的一扇門;再者就是利用“公投”再次挑起統“獨”之爭,為它在選戰中渾水摸魚撈選票服務。大陸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分裂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所謂“公投”,已經警告臺灣分裂勢力不要玩火。近來,美國方面也對臺灣當局搞“公投”多次表示“關切”。那么,美國的“關切”到底從何而來呢?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但就其國際因素而言,美國的介入和干涉是臺灣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的主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臺灣問題也是美國問題。因此,自1949年以來,臺灣問題就是中美兩國關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在美國有一股勢力,它們出于反共的冷戰思維,一直企圖利用臺灣問題來分裂、削弱中國。美國共和黨在入主白宮前和執政之初,一直對發展、崛起中的中國錯誤定位,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潛在敵人”或是“戰略競爭對手”,而“撞機事件”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疑懼。因此,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做出了出售大量武器、聲言“保衛”臺灣等嚴重損害中美關系的事。
然而,“9·11事件”廓清了美國政府中多數人對中國的迷思,他們認識到對美國的威脅不是來自中國,而是國際恐怖主義,而且中國也深受其害,在國際反恐斗爭中,中國發揮著積極、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上臺之初對臺灣的“傾斜”給“臺獨”勢力發去了錯誤信號,引來“一邊一國論”等囂張言行,給美國處理對華關系帶來了麻煩。再加上中國政府冷靜地處理中美關系,美國的對臺政策開始發生擺動,明確了“不支持臺獨”是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組成部分。有美國學者認為,在處理反恐、朝鮮半島核問題以及其他戰略議題上,布什總統認為“與中國大陸合作具有高度優先利益”。所以,布什或許比美國過去幾任總統都更強烈地向臺灣示意,他不會忍受可能讓華盛頓與北京關系嚴重緊張的挑釁行為。有消息說,副總統切尼也“告誡”臺灣當局不要向大陸挑釁。美國現在為“保護”臺灣加上了一個前提,就是不要挑釁大陸。美國對大陸在“臺獨公投”上的立場應當是清楚的,民進黨當局炒作意在分裂的“公投”是在玩火,是在挑釁。如果美國縱容、甚至支持這樣的挑釁,必然會給中美關系造成巨大損害。人們又怎能期待中美之間建立建設性合作關系呢?這可能是美國在不同層面上對民進黨搞“公投”表示“關切”的原因所在。
然而,美國總有一些敵視中國的勢力不愿意放棄手中的“臺灣牌”。在華盛頓的當權者中,仍有人相信支持臺灣的分裂勢力和改善中美關系可以“并行不悖”。臺灣問題仍然是中美關系中最核心和最敏感的問題。就美國而言,它仍將會面對民進黨當局推行“漸進式臺獨”過程中給它制造的一個又一個麻煩。美國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必須把握好打“臺灣牌”和維護美國自身利益之間的平衡。只要美國不放棄“臺灣牌”,這個傷腦筋的問題就會始終困擾著它。
(王小明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