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年
常遇到一些慢性胃病患者,他們抱怨藥沒少吃,病卻不愈。其實,慢性胃病并非難以調治。俗話說:“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斷腿。”調查表明,在那些“藥沒少吃,病卻不愈”的患者當中,不少人有一種甚至多種不良飲食習慣。這正是慢性胃炎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通常所說的“一饑一飽,胃病來找”,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應注意飲食規(guī)律,記取一些有益于養(yǎng)胃的格言。
“細嚼慢咽,身強體康”。就是說吃飯只有細嚼慢咽,才易于消化吸收。若狼吞虎咽,囫圇吞棗,便會加重胃的負擔,不利胃病恢復,且可能加重病情。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就是說飲食有規(guī)律,定時進餐,少吃零食。因為定時進餐可使胃液分泌形成規(guī)律,有助消化吸收。此外,還可以使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利于胃病康復。
“食不言,讀不食”。吃飯時說話、看書會使身體血液大量地供給大腦,相對地減少了胃腸的血液供應。而消化吸收食物,又必需有大量血液供應。這樣,天長日久,就會降低胃的消化功能。
“生冷不嘗,身體必強”。食用未經燒熟煮透的食物,或者直接生食某些食物,不僅難以消化吸收,還會造成胃腸道感染,加重慢性胃病。過涼的食物可對胃產生不良刺激,且降低胃的抵抗力,因而不宜多食。
“食不過飽,飲不貪杯”。暴飲暴食,就像身體虛弱的人突然參加劇烈運動一樣危險。經常食之過飽,不僅治不好胃病,還能引起消化不良、胃穿孔、胃擴張等疾病。常言道,“若要身體好,不饑也不飽”就是這個意思。大量飲用烈性白酒,或者經常過量飲酒,可損傷胃粘膜,抑制胃液分泌,減少胃內消化酶活性,從而加重慢性胃炎。
“吃飯生氣,打嗝叉氣”。進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可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有利于胃病恢復。若心情不暢,則胃壁處于緊張狀態(tài),出現(xiàn)胃痙攣,胃蠕動減慢,易造成胃疼、積食等。
“臨食少飲水,臨睡不飲茶”。此話的前半句就是說,吃飯之前不宜大量飲水。因為,飯前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久而久之,加重胃病病情。睡前飲茶則不利于睡眠。
“不成不辣,胃病少發(fā)”。咸味和辣味都會對胃造成不良刺激。研究表明,過多的食用醬腌咸菜,是胃癌發(fā)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過多食用辣椒、咖喱粉等刺激性食物,則是導致和加重慢性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說,要想根除慢性胃病,必須記取養(yǎng)胃格言,注意飲食規(guī)律。再加上必要的藥物調理,就一定能取得滿意療效。
(編輯士心)